我最近在开展一个个案,服务对象是一个五岁的孩子,由于家庭监护不当,这个孩子在发育方面滞后于同龄人,我们介入的目标就是提升他的家庭监护功能。
他的奶奶,也就是他的实际监护人,却总在我们去他家时,要求我们教孩子写字。
但这个孩子并不愿意写,我就跟奶奶说,现在孩子还小,我们先不要逼他学写字,让孩子多玩一些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
但无论我们怎么说,奶奶还是根深蒂固地认为,现在就应该教孩子写字、算术。
其实,很多家长可能和这个奶奶一样,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希望他们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但研究表明,被早教的学前儿童可能在短的一段时间内学的很快,但几年之后,他的优势就会消失,更可怕的是,他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方面可能会弱于他的同龄人。
在《斯波克教子经典》一书中,作者认为:通过早期的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习到一些重要的技能,比如合作,分享,与人友好相处和关心他人,学习怎样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和女人,父亲和母亲,这些品质都是让世界正常运转,并帮助人们在成年后的生活中获得成就和快乐的基本要素。
游戏就是孩子们的工作,三岁之前的孩子喜欢独自玩耍,因为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还没有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强烈而慷慨的爱心以及合作的快乐。
但是如果有父母参与孩子的游戏,孩子会更加快乐,比如和孩子玩一些有节奏的拍手游戏,或者躲猫猫游戏。两岁的孩子可能会喜欢和父母一起画画。但是很多父母总是会以自己的经验、想法去主导游戏,这时孩子们就不会感兴趣,他们希望父母听自己的指挥。
3岁之前的孩子还不懂得分享,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觉得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唯恐别人拿去。所以父母也不要在这个年龄段强迫孩子去分享,等孩子有了想和别人一起玩游戏的兴趣时,再教孩子分享就是最好的时机。
在游戏当中,可以让一个孩子扮演一个角色,另外一个孩子扮演另外一个角色,玩完一圈之后,两个人又可以互换角色继续玩耍。
或者让他们交换各自的玩具,玩完之后再让他们还回来,让孩子知道玩具给了别人,还是可以再拿回来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分享。
三四岁的孩子很多时间还是在独自玩耍,但是他们就开始接受和同龄人一起合作玩游戏了。如果仔细观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最喜欢玩的游戏是过家家,因为他们在这种游戏当中可以模仿自己的父母。
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就会开始理解,做个男人女人,工作人员和父母意味着什么,他们学习怎样负责任,公平周到和充满爱心,培养起基本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这些学到的东西,将会陪伴他们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