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两种人——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
悲观的人总把事情想得很复杂导致抑郁。
乐观的人看得很开,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一对老人一天到晚都很担心他们的女儿。
他们的大女儿是卖雨鞋的,小女儿是卖太阳伞的。
下雨天老人担心小女儿的太阳伞卖不出去。
晴天老人又担心大女儿的雨鞋卖不出去。
有一个乐观的人劝说他们:“你们命真好,雨天大女儿的雨鞋卖得出去,睛天小女儿的太阳伞卖得出去,你们应该乐呵呵的呀。”
在乐观人的开导下,悲观的两位老人转忧为喜。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当我们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是让自己微笑面对?还是沉浸在痛苦之中?不同的态度造就不同的人生。
跟着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写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一起探索如何用一种有效的方式从悲观走向乐观。
我们先来看看究竟是什么触发了我们内在的情绪按钮,导致了悲观和乐观情绪的出现。
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你对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的习惯性解释。
悲观的人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好的事情会一直持续,会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用,对自己失去自信。
乐观的人会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好的事情是暂时的,无助感也会很快消失,而且,乐观的人往往比悲观的人更容易认同自己。
一个成功的直销员,往往会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即使再三遭到客户的拒绝,他也会相信成功终会到来;
而悲观者遭到一两次挫败后就会懈怠、放弃,并千方百计给自己找一个理由——我已经尽力了,不成功,我只有认命了。
乐观和悲观是基础性的,在成长的过程中经过成功或挫折,最终转化为较稳定的思维习惯,并且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乐观的态度不仅能帮助你更好的把握住机会,还可以改善你的心理状态。
你还记参加考试的经历吗?有时候,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做了考前准备,拿到卷子后发现还是有好多词不认识,好多题不会做,一下就慌了。
甚至在做其他题目的时候也在想着这个问题,这下肯定考砸了,成绩出来果然不理想。
但是,如果你不去想着自己有多少题目不会,而是重点把自己有把握的题目全拿下,结果可能就截然不同了。
这时候,乐观的人往往更有优势,他们对自己更自信,容易把事情往好的方面去想。消极悲观的情绪却很容易让你在一次次考试中产生越来越多的挫败感。
当我们的心态变得悲观的时候,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变得乐观呢?
简单来说就是记录下所有不好的事情,记录你对这件事产生的不好想法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写完之后再仔细地想一想,通过反驳自己的悲观观点找到问题根源,到底是事实很糟糕,还是你认为很糟糕?于是,往前推进,找到解决方案。
在练习反驳的时候,塞利格曼博士还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建议,你可以邀请一位朋友配合你一起练习,由她说出对你的消极想法,然后再由你反驳她对你的指责,这样一来能加深你对反驳技巧的运用。
最后用更积极的方式去对抗挫折。
乐观也需要注意审时度势,真正的乐观是有弹性的。
我们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去评估失败的代价,如果失败的代价很大,就不应该太过于乐观,还是应该冷静思考。
比如:开车就不要喝酒,喝酒就不要开车。如果你对喝完酒还要开车这件事也保持乐观的话,那岂不是要酿成大祸了?
轻度的悲观就是一种冷静的表现,做事情之前三思,不会做出愚蠢的决定。
悲观没什么不好,只要不过度沉浸在悲观情绪里就好。乐观很好,但太乐观也容易因为不谨慎而犯错。这二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成长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不要被一时的失败而悲观不前,历经风雨是人生的常态,风雨过后,我们会看见彩虹。当你心里有阳光,活出乐观的自己,看世界都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