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登眺
特此说明:此文仅供联系,不作为商用。
标题:认知升级的新生年代,BAT如何玩转新零售?社群还是微组织?
新闻源:新零售,认知
原文:这个月是iPhone发布10周年。iPhone改变了什么?
---此处不妨留白,停下来想想改变了什么---
今天想说的不是iPhone,是社交网络。iPhone并没有创造社交网络,但它成了社交网络的放大器。iPhone所开创的移动互联网加上BAT推动新零售,改变了社会,创造了新的时代。
在此前一篇专栏《认知升级,用新零售观重新估值零售》中,我们谈到了零售业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的特点。既然是新零售,就要明确当前的时代特点、社会特征。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生的时代。
在中国,“连接”能力几乎无处不在,微信超过9亿的用户数,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社会连接基础设施。连接是手段,不是目的。对新零售而言,就是要在连接的基础之上,建构“新的认知”,发展“微组织”,形成“社群经济”。
今年以来,无论是电商领域的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都在加紧线上线下融合的步伐。在前几年大热的O2O之后,“新零售”成为热门话题频频被大佬们“带节奏”。
第一个带节奏的正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去年10月他首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并在之后多次阐述他对于未来零售体系的看法。就在5月2日造访阿根廷的演讲中,马云表示,接下来的10年里,线上、线下和大数据、加上仓储物流,将成为新的零售。“在未来,并不是你如何向别人推销东西,而是关于你如何更好地服务别人。”
过去一周,“社群”是#聆志零#跑访新零售的高频关键词。从韩都衣舍到云集微店,从新榜到拼多多,从王府井集团到大V店……一周时间,在品牌方、新零售平台方、自媒体生态等领域的大咖口中,强调得最多的未来趋势就是——“人以群分”。
韩都衣舍创始人赵迎光:“未来的品牌,要从经营用户转向经营粉丝。”拥有粉丝的品牌就是一种社群。
云集微店创始人肖尚略:“云集的生产力来自一个个200人左右的社群,现在云集已经有18万个这样的社群,未来将发展到100万个。”
新榜创始人徐达内:“自媒体就是社群,新榜要帮助自媒体更好的做社群经营,我们在构建围绕自媒体社群的数据、工具、商业化三大方面的生态服务。”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零售从‘物以类聚’进入到‘人以群分’的时代。拼多多的快速发展源于它基于社交‘拼’的玩法,基于人的连接的扩散效应。”
大V店创始人吴方华:“社群是人们交流的载体,通过‘内容’把同一类人聚合起来以后,可以衍生出很多面向垂直人群的垂直零售机会。比如大V店是会员制零售,专注面向同一类人的需求。”
聆志零在《认知升级,用新零售观重新估值零售》中说过:人以群分,物随群变。新零售,就是要去建新的群。
“人以群分”是社会必然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天然的需要寻求社会的认同,认同源于认知。在时间的河流里,随着认知的发展,人会建立新的连接关系;随着新的连接关系的建立,人的认知也会有新的变化……如此渐进演进,人的认知在迭代,微组织关系也随之迭代。
图1:认知迭代关系
微组织的建立是基于某种“共同的纽带”(common bond)。在没有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传统社会结构下,我们的微组织关系比较简单,迭代速度往往是和时间呈线性关系,相对缓慢、匀速发展。比如,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社群关系通常会经历这些阶段:同胞(兄弟姐妹,并衍生至上下的代际关系即亲戚)、同族(同姓)、同乡、同学、同事(同僚)、同伴(朋友)等。
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交通网络的发达和就业机会的增多,我们在同学、同事、同伴等几类微组织关系的辐射半径得到了放大,每个人的微组织数量增长速度是“算术级数”的。
从工业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所交织的社会,我们有了更多基于“认知认同”而非基于“共同经历”的“同好社群”。兴趣小组、红包群、朋友圈、宝妈群……等等等等。信息传递变得极容易,认知迭代速度很快;微组织的建立变得极容易,微组织迭代速度也变得很快,每个人的微组织数量增长速度变成了“几何级数”的。一条朋友圈就可能让你发现和某人有一个共同的朋友,一条朋友圈也可能就让你找到急需的某种关系/资源……如此种种,今天见怪不怪了。我们已经身处多维圈层社群的社会当中。
微组织成为新零售的重要触点
今天的消费者处在一个三维立体的网格当中:位置、时间、社群。TA既有一定的活动区域,又有随时上网的条件,同时也处在一定的社群影响力范围之内。通过有影响力的社群人物,就可以触及到这个微组织里的其它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2:未来零售的三维立体网格
微组织提供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找到人”。新零售强调数据,强调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数据形成更完整的用户画像,从而更精准的找到人。商家在供给侧对产品、用户画像进行标签化管理,通过寻找、连接标签匹配度更高的微组织,更好的发现需求,满足需求。
微组织提供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找对货”。今天,消费者的认知环境是“信息过载”,消费者的消费环境是“供大于求”。听谁的,选哪个?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新品牌、新产品、新服务进入了消费市场,消费者在消费端同时面临认知挑战和选择焦虑。微组织的存在可以帮助消费者跨越认知挑战,挖掘新的消费需求;在持续性的消费中,微组织的经验共享可以减少选择误区。
社群
6月23日,王府井集团副总裁刘长鑫在第五届中国全渠道零售峰会上表示,零售行业没有新旧之分,这个行业一直在演进迭代中。
刘长鑫表示:“我认为新零售就是运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来不断的吸引顾客,最终达到经营顾客生态的数字化的经营实体。核心是什么?是吸引顾客,而不是吸引商品。吸引顾客来做什么?经营顾客,要用数字化的方式经营顾客生态圈,这就是新零售。”
在我看来,刘长鑫所说的“顾客生态圈”就是一种微组织。新零售的核心经营对象就是“微组织”。
微组织具有商业社会所必需的稀缺品:信任。微组织具备“自迭代”的能力,以信任螺旋的方式累积稀缺的社会资本。个体在连接中创造互动,微组织中的互动增进信任,信任的增长促进交易的增长,交易反过来又是互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信任螺旋上升。按美国社会学家弗朗西斯-福山的说法,由此将累积更多的“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3:微组织零售的特征
王府井副总裁刘长鑫认为:“未来的零售公司首先要成为顾客的运营公司;第二要成为行业的数据公司;第三则是商品和服务的多元化经营性公司。”
新零售的数据手段可以完整的记录、沉淀“社群”运营过程中的所累积的“社会资本”,进而创造、创新出服务于社群零售的新产品、新服务。云集、拼多多、大V店等社群零售平台的成长速度很快,社群数量、交易额增长、复购率等指标让电商同行感到惊讶,我们看到了“信任螺旋”释放出的作用。
微组织零售是商贸流通的新物种
零售业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的特点。微组织零售是商贸流通的新物种,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发展趋势下的产物。关于“微组织零售”,在2015年8月的时候,我曾经写过有关“人际商贸”时代到来的几点思考,原文呈现如下:
第一:物流、信息流的传输效率突破创造新的商贸形态。
第二:人际商贸的操作原则。
第三:人际商贸的商流、物流考虑。
第四:人际商贸的环节关键点。
2015年8月至今,差不多整整两年的时间,我们看到基于人际商贸的微组织零售快速发展中。微组织对商业的发展,不止过去两年,未来还将持续。认知不止,微组织的生产力目前不可估量。
微组织是一种什么形态?
移动互联网让社会生成了更多维度的组织形态,并大大增加了组织之内、组织之间的交互频次,组织成为广泛存在并保持活跃的社会单元,微组织零售的发展,创造了“人际商贸”的流通形式,并驱动了对商品流通链条的数字化、柔性化改造,微组织变成了一种生产力要素。
我们所熟悉的那句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么,在新生时代,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组织关系?“微组织”有没有可能被测量?
以下是瞎想混杂着猜想,有没有可能出现“微组织经济学”呢?
1、f(连接的边际成本,认知集中程度)=微组织总存量
当连接的边际成本趋于0,而认知无法被垄断,则微组织总存量理论上趋近于无穷。
2、f(认知的生产速度,认知的传播速度)=微组织增量速度
每一种认知都可能形成一种微组织。持续性的产生认知,并有效的传播出去,触达人群,引起微组织的扩大、复制或新建,产生微组织的增量。
3、f(微组织总存量,微组织增量速度,单位微组织产出)=微组织经济总量
单位组织大小不一定,单位微组织产出如何衡量呢?
学渣陷入了困境……
总结:写商业软文需要注意结构比例
注意四分模式,对象的需求
大众的吸引点:新闻源
软文的运用:流量,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