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尘世间温柔对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样一个视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门做了一个试验,他们想要看看,如果同一个小孩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独自站在路边,路人是不是会区别对待这个看似迷路的孩子呢。
蒋勋先生就曾说过,永远不要去测试人性,因为结局是人类不愿相信的。
参加实验的这个小女孩叫做Anano,刚开始工作人员给她换上的是漂漂亮亮的公主装,把她带到格鲁吉亚街头,开始了实验。
即使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大家还是注意到了这个可爱一个人静静站在路口的小女孩。许多人很热心的上前去询问小女孩的名字和年龄,感觉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挺可怜,还有人蹲下来很关心的问是不是走丢了,需要帮忙吗等等,小女孩得到很多路人的关心。
画风突变,接下来,工作人员把Anano装扮成了一个脸蛋灰扑扑,衣服破旧邋遢的“小乞丐”模样,这样的Anano比之前看起来更要可怜的多。
但是,当Anano再次站在同样的那个大街路边,依然人来人往,却无人问津。没有谁为她停下来,甚至有的路人走过去撞到她都不看一眼。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却没有谁上去问她,Anano就这样一直一个人可怜兮兮的呆在路边。
实验的末尾因为小女孩Anano情绪实在很低落,提前结束了。小女孩很伤心不解的告诉工作人员,仅仅因为自己身上和脸上脏兮兮的,站餐厅门口被人们赶走。
你看,才六岁的小女孩,人们都习惯了以貌取人,即使对方还只是个孩子,什么都还不明白的孩子。
《雾都孤儿》中的主人公Oliver,又何尝不是这样被对待,甚至遭遇更为悲惨。他出生在贫民窟,母亲生完他就去世了,他就这样被带到了济贫院,可以说是孤儿院的地方。但是里面的管理者让这个善良的小男孩饱受饥寒,甚至在那的孩子都以大欺小凌辱Oliver。你看,明明一样是孩子,有人善良,有人却心存恶意,因为被别人欺负,于是变本加厉的去欺负比他弱小的Oliver。
大人们的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冷漠,麻木已经算不错了。更可怕的是,那些不让别人也好过的人。
好不容易逃离孤儿院独自一人来到伦敦的Oliver,本以为可以开始新的生活,却被带入贼窝。一直觉得孤独的Oliver,十分渴望伙伴,而老头费金就是利用了这点,诱惑忽悠他让他去偷窃。然而善良的人总是内心透彻,Oliver虽然年幼却懵懂发现自己在做错误的事,便想着逃离。
而在盗贼团伙中费金真是十足的恶人,当孩子在街上出事Oliver被抓时,费金大发雷霆,气势汹汹,甚至拳脚相加。直到最后被抓,他还幻想着让前去探视的Oliver救他出去,丝毫没有悔过的意思。作为小说中恶势力的代表,费金可以说是最龌龊、最令人厌恶和仇恨的, 显然费金的行径是邪恶的、无人道的。
但是换种角度看,费金也是贼窝里的温情老翁。虽然他的笑容下隐藏着阴谋,但也不能否认他照顾这些流浪儿的生活起居,贼窝里甚至充满了欢声笑语。一点点温情的善意让费金这个老头形象变得立体而丰富,让人感觉到人性的复杂。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何为善良,何为正义?书中出现了个很关键的女孩,南希。在南希小的时候,南希也是个失去双亲的可怜孩子,被扒手团伙收留后从此走上了无奈的扒手之路。时间的流逝,在南希长大成人后,一个野蛮粗俗的强盗赛克斯把南希买下做了情妇。
南希的一生,都被赛克斯牢牢地攥在自己手中。南希在这部作品中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人物,但她却是关键的人物。南希有着迷一样的身世、悲惨的命运,但却有着清水般的品质。南希在善恶之间徘徊,却因其人性一直都未泯灭。最终Oliver获救都要归为南希的行动,南希渴望回到光明的世界,却一直被现实所困,最后被所深爱的赛克斯所杀害。
我们总是会心存侥幸,以为可以用爱去感化。诚然,仁爱思想一直是本书所宣扬的,却过于单纯。书中认为仁爱是社会万能的解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心怀仁爱之心来解决,Oliver最后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因为满怀慈善之心的布朗洛搭救。但当时的伦敦除了存在一个小Oliver外,还有千千万万的跟小Oliver有同等遭遇的人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能遇到同样善心的人来搭救。
对于这一点,小说中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良药。最后,作者仍然对资产阶级存有一丝幻想,认为他们能够解救劳苦大众。在小说中布朗洛老绅士和露丝小姐等人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作者一味的为他们歌功颂德,却忽略了资产阶级的本质。
有一个非常好的文评论家讲过一句话:“看一本小说,不要看它写了什么,要看它没有写什么。如同你听朋友说话,不要听他讲了什么,要听他没有讲什么。”
很了不起的一句话,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