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心情颇不平静。昏昏噩噩间被朋友拉着去电影院看了《满江红》后,写影评的瘾又上来了,那就顺着思路写写吧。
实话实说,这部电影的缺点挺明显的。首先是背离史实。杀害岳飞,完全是宋高宗之意,秦桧只是具体落实。关于秦桧通金,一是无可靠史料依据;二是以秦桧之长期权倾朝野,必然精于计算得失和权衡利弊;而勾结金人这种风险无限大、收益无限模糊的做法,显然不符合一个成熟政治人物的正常行为逻辑。电影将秦桧刻画成一个陷害忠良、里通外国的汉奸国贼,只是对于非黑即白、非忠即奸的民间史观的低水平迎合,缺乏对于历史事实与逻辑的尊重。
其次,电影的情节设定有自虐倾向。同样的毛病,张艺谋前两年的作品《悬崖之上》有之,李安的《色戒》亦有之。具体来说就是,为电影里的汉奸设定了开挂一般的智力值、武力值和敬业值,让其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摧残折磨正面人物的事业之中。虽然这种设定可以随着情节的发展充分地烘托出仁人志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悲壮与悲情,但同族同胞之间的自相残杀实在让人感觉不舒服,此处必须差评。
关于情节设定,还有一个必须要说的地方,那就是情节反转过于随意。虽然本片主打的是悬疑,需要通过一个又一个情节反转让观众看得过瘾,但死了那么多人竟然只是为了听秦桧的诗朗诵,脑洞实在是过于精奇。这还没完,老谋子彻底放飞自我,又搞了一个秦桧替身出来,终于把我彻底雷翻。好吧,老谋子,你赢啦,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如果在影片结束前,让孙均和秦桧来一段激情双人舞,岂不是效果更好?
不过转念一想,看个电影何必那么认真呢?本片选在大年初一上映,明星与大腕齐飞、悬疑共搞笑一色,正适合一家人在电影院乐乐呵呵地共度一段时光,有必要细推其中的历史背景和情节设定是否合理吗?观众想看什么,张艺谋肯定是懂的。你看,电影里有岳云鹏,那贱贱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有沈腾,这个处处长在笑点上的男人,全场插科打诨还能兼顾家国大义和儿女情长;有雷佳音,演汉奸演足了坏,却也演足了喜剧效果,让人分明看到了葛优大爷的神韵和风采;更有四字弟弟,带上所有倒下同伴残存的小宇宙,带上万千少女的心挑落终极Boss,成为全剧最靓的仔……
当我回想起秦桧替身临死前的台词“我终于做回我自己了”,我忽然想到,电影结尾那段无厘头风格的演绎何尝不是总是以正经严肃形象示人的张艺谋内心真实自我的部分投射呢?虽然这种尝试和突破算不上成功,但73岁却还在保持辛勤创作状态的张艺谋肯定是有资格这样想、这样做的。回顾张艺谋的创作历史,他一直在通过电影体验着人生,追寻着自我:无论是镌刻民族记忆的影史经典《红高粱》、《活着》,还是商业与艺术完美兼容的《英雄》;不必说关注并反映社会现实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也不必说刻画美好爱情想象的《我的父亲母亲》、《山楂树之恋》;此外还有沉痛追思历史的《金陵十三钗》;有记述人生沧桑的《归来》;有为了完成与偶像高仓健合作心愿的《千里走单骑》;也有倾诉对电影艺术信仰与热爱的《一秒钟》;更有展现大国风采和民族情怀的两届精彩绝伦的奥运会开幕式……可以说,张艺谋用自己的创作经历完美地演绎了精彩人生的范本,正像一首老歌唱的那样,“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
絮絮叨叨至此,终于可以停笔。感谢这部电影,让我思考良多、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