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乐叔在简书原创的第1篇文章
期末考试结束了吧?分数都知道了吧?假期是不是应该“嗨”起来?
但是
此刻的孩子大约、可能、应该正在走进了某培训班的教室了。
在自以为给孩子交代清楚、关心到位的前提下,您也终于可以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安心刷手机了!
于是培训班的这道门,其实成了我们潜意识里划分自己与老师教育孩子权利与义务的分界线。
当然您会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白天要躲上司“明枪”、防同事“暗箭”;晚上要忙家务,守着熊孩子,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
好不容易碰上个周末,却要起个大早,给穿衣、做饭、送他到培训班。
一路上奔波劳累。这会儿,难得有点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当是慰劳自己吧。
我们总是很容易被自己感动!
但现实总是要给我们泼冷水,泼冷水,冷水,水······
01 孩子似乎比我们更累吧?
从周一到周五,抛开追跑打闹、吃饭讲话的时间,他们也在学校结结实实待满了8小时。
有的平时晚上还有培训课程,甚至周末还得参加各种培训班,一上就是一整天。
我们中间是休息了,他们呢?
说好的玩一下手机呢?
说好的周末看电影呢?
说好的去吃好吃的呢?
02 孩子上学时我们在干嘛?
现在一个家庭基本都是六个大人养一个小孩,有的家庭——哦,忘记了,“二胎”政策开放有些年头了——还不止一个。
早上,也不是天天都轮到我们送吧?
家里一个班的建制,不搞个“排班制”,怕是不能彰显——
“大娃”“集(jia)万(li)千(hai)宠(you)爱(yi)于(ge)一(xiao)身(de )”吧!
晚上孩子写作业时,我们也不是门门精通,科科辅导吧?
此时的我们少不免吐槽职场、关注“花边”、扎堆聊天。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如今辅导孩子写作业,是容易出“事故”的。
03 进了培训班就万事大吉了?
要是按照这个标准,孩子肯定是安全的——想跑也跑不了,门口不是还有我们堵着在吗?
鉴于现在培训班除了试听课、公开课等一系列“样板工程”外,实际授课都是不让家长进去旁听的(听了不是露馅了?),最多让我们在外面看个监控。
所以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只有课后通过问老师和孩子了解。
问题是,我们怎么判断孩子是学会了呢?
貌似讲得也听进去了。
好像关键笔记也做了。
似乎很有收获的样子。
···
别睡了,醒醒吧!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也算“听进去了”?
被动地一个字一个字写了也叫“记住了”?
把老师说的话再重复一遍也叫“有收获”?
所以,当考试检测时,我们就会发现——
嘿,你个小家伙还会骗人了?!
我去,敢情老师还会摆龙门阵?!
再到下次,我们又得问老师,老师美名其曰:
回去多读、多听、多练。(据说,公立学校老师也流行这句话了)
估计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一文说的就是老师吧。
04 娃会骗人,老师会忽悠,靠谁?
有的家长说,我们平常工作忙,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接送,老人不懂,我们也问不出很多。
有的家长说,我们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也就指望老师能认真负责,把孩子教好,带好,让他掌握学习方法,至少不学坏吧。
有的家长说,语数外的知识我都忘得差不多了,今后再加上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我更搞不定,还不如交给老师。
···
包袱甩完了吗?
抱怨说完了吗?
责任推干净了吗?
可脏活累活最后不还得自己干吗!
记得我上高中的第一天,年级主任对我们说过一句话——
你们今后走多远,很大程度上是看父母能给予多大的支持。
这么多年过去了,高中的知识点我也本着“礼尚往来”的优良传统,还给老师了。
但这句话我却从未忘记!
05 别刷了,再刷就要被洗刷刷了!
刷微博,看明星动态?找搞笑视频?那是在“吃”别人的创造的东西,不是我们的财产。
刷朋友圈,给朋友点赞,为自己抱屈,那是刷存在感,不是我们的价值。
有这闲工夫,不如——
上网看看如何与孩子相处的书
有用的地方顺手复制粘贴一下
琢磨、琢磨再琢磨,遇上高人还可以再请教。
读读能解决育儿育女困惑的文章,精彩的地方转载一下,最起码也算是为自己辛苦陪“太子爷”、陪“小公举”读书的精致佐证。
把在教室外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神吹胡侃也是用,专心思考也是花。
但怎么花?用在哪?最后就成了我们的孩子与其他99%孩子的分界线。
自己提高了,看待孩子的角度也就多元了,看待老师的眼光也就提高了。
自己有了辨识能力,就知道孩子是不是蒙自个儿,就明白老师是不是有真材实料。
等到期中、期末再发现孩子学习的问题,感觉到老师教书的欠缺,浪费的仅仅只是那几百块的学费吗?
浪费的是我们无比着急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