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穴名:
丘之大者为墟。《广雅·释丘》:“小陵曰丘。”又“丘,虚空也。”《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虚,加土作墟。丘、墟古字通。《诗·鄌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易·升》:“升虚邑。”注:“虚,丘也。”《吕览·贵直》:“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注:“墟,丘墟也。”《尔雅·释水》:“河出昆仑虚色白。”疏““虚,山下基也。”
释义】因踝凸起如丘如墟,穴在高大如丘外踝基底方之空软处,踝前跗肉漫凸如墟,穴在二者之间,故名“丘墟”。【提要】系胆经之原穴,有扶正祛邪、疏肝健脾之功。现代研究报道针刺带胆瘘的狗曲泉、丘墟、侠溪穴组,可使胆汁分泌显著增加。临床研究表明,针刺丘墟穴可使胆囊收缩,使胆总管规律性收缩明显加强,对慢性胆囊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白话:丘墟:丘,土堆或土坡也。墟,故城遗址或废墟。丘墟名意指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的脾土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悬钟穴降行而至的水湿风气,在风气的吹刮下穴内脾土为空虚之状,只有皮骨而无脾土(肌肉),故名丘墟。
外踝为丘,丘下空虚之处为丘墟。
三、定位: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四、功能:疏肝健脾、扶正去邪
五、主治:
1、目视不明,目翳: 眼有眼珠子,踝为足部小果子,丘是高处地面的障碍物,翳是高处角膜的障碍物,故丘墟可治上述症状。
2、胸胁痛,善太息:胆经经过胸胁部,胸廓对应踝部,故可治上述病症。
3、疟疾:疟疾邪伏藏于半表半里,属少阳经脉部位。足踝部,足为阴,小腿为阳,故丘墟可治疟疾。
4、颈肿,腋下肿:踝部对应颈部、腋部、故可治疗上述病症。
5、小腿酸痛,外踝肿痛,足下垂:穴位的近治作用。
六、操作:直刺0.5-0.8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