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儿继续临帖《灵飞经》。看他如此投入与沉醉书法,让我甚是欣慰,本想继续写苏轼诗词的我,心血来潮,调整了一下思路,便想写一写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诗帖》。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寒食诗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亦是一首诗作,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谪黄州的第三年寒食节所作出的人生之叹。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想当初因“乌台诗案”我锒铛入狱,狱中失望之际都未想能重见天日,得上天垂怜,死里逃生,方才被贬谪到黄州。现在黄州已经度过了三载,每年都看到春天的残落,都会伤心不已。离去的不仅仅是春天,还有心中那份期盼与希望,年年春去了,年年落空年年落寞。也许,自然的一切轮转流逝,人都不可掌控与安排,更不需要去悼惜与伤心。
今年的春天,春雨绵绵不绝,也许苍天也知道了我的心情,誓要把累积与沉淀心底的那份伤痛与苦楚,通过伤情的春雨,全部的发泄与表达。春雨料峭,带着春天的衣装,却裹胁秋天的萧瑟与冷漠,这样的天,孤独的人,更显一份凄楚的苦恼和寂寞的落寞。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萧瑟沉闷,呆在屋中不忍外出,怕处处都是伤情物,怕处处都是落魄魂。在愁卧中,听人说海棠花谢了,一场属于海棠的花事草草了结了。雨后凋落的海棠花,落在污浊的泥地之上,一片痛心的残红狼藉;那凋落的海棠花,让脏乱的泥地显得更加的肮脏,而片片的落红,却又更加的刺眼,让人不忍。
美丽的海棠花,竟过一夜的雨水摧残与折磨,便已经落败坠地,犹如夜里被有力者悄悄背去,让人惆怅,却又无可奈何。此情景与那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才俊少年翩翩,却是因为一场病,一场打击,便将他大把的青春岁月偷走,何其残忍,何其的悲痛。
雨水绵绵的下个不停,江水高涨,将要流进屋里来。我这个小屋子,都要变成一叶渔舟,漂流荡漾在江中;又犹如一叶浮萍,没有自主,没有停留,只能无心漂泊随流。
厨房里空荡荡的,已经没有了任何食物,只好清水煮些蔬菜,生活在这般的稀汤寡水里,便没有什么滋味与意义。便是烧火,已经没有了干燥的柴火,只能往破灶里添续着潮湿的芦苇,朵朵的黑烟,似乎诉说着光阴的无情和日子的寂寥。
日子便在昏昏中缓慢的行进,忘却了昨日的时光,记不清今日的时节。看见那乌鸦衔着纸钱的跳来跳去,才想到今日已经是寒食节。便是乌鸦都比我清楚着岁月的流逝变换。
本要报效朝廷的皇恩浩荡,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本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落魄与枯寂,总是忍不住要痛苦一场,学着“竹林七贤“的阮籍作途穷之哭,但一颗心,却已经如死灰不能复燃。
苍凉,孤独,寂寞,惆怅,便是在这种心情下,拿着跟随他颠簸流离而不肯离去的笔,写下了自己的心情。
多读几遍此文,在难受落泪之际,看到“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小屋如渔舟,潆潆水云里”又总会破涕为笑。泪笑之间,都是为苏轼的真实,以苦为乐的豪爽,蔑视困难的伟大而感动。
附录:《寒食帖》有着与苏轼一样的多舛命运。
《寒食帖》的命运多舛。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险遭焚毁,旋即流落民间,为冯展云所得,冯死后为盛伯羲密藏,盛死后被完颜朴孙购得,曾于1917年在北京书画展览会上展出过,受到书画收藏界的密切关注。
1918年转传到颜韵伯手中。当年12月19日为苏轼生日,颜韵伯作跋记录此事本末。1922年,颜韵伯游览日本东京时,将《寒食帖》高价出售给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
1923年9月,日本东京大地震,菊池家遭灾,所藏古代名人字画几乎被毁一空,当时,菊池惺堂冒着生命危险,从烈火中将《寒食帖》抢救出来,一时传为佳话。震灾之后,菊池惺堂将《寒食帖》寄藏于友人内藤虎斋中年年有余。
1924年4月,内藤虎应菊池惺堂之请,作跋以记《寒食帖》从中国辗转递藏至日本之大概情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京屡遭美国空军轰炸,《寒食帖》幸而无恙。
《寒食帖》流失海外一直使华夏子孙耿耿于怀。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私嘱友人在日本访觅《寒食帖》,当知下落后,即以重金购回,并题跋于帖后,略述其流失日本以及从日本回归中国的大致过程,千年国宝赖王世杰先生之力回归祖国,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