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努力在这个时代是宝贵的,也是廉价的。
人与人之间确实客观存在天赋和条件的差异,很可能你努力一辈子,只是某些天赋异禀或者出生优渥的人的起点。但是和绝大多数家境一般的普通人来比,这种差异程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将大家差距拉大的,从来都是持续高效的努力。
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和一个十年如一日专注努力的人相比,可以说是云泥之别。但有些时候,好像我们明明很努力了,却依然比别人差,过得很一般呢?
这就是努力的方法不对。我们与其纠结与某些人不可改变的家境和天赋上,不如认真思考一下,如何通过正确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才干,在时代中淘到一把金。
努力不只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方法。掌握了努力的方法,让我们在成长中事半功倍。那么什么才是高效的努力呢?
02.
认识一位做公众号的朋友,90后。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家私企的培训经理,他在上班期间,善于总结规律,提高工作效率。每天准时下班,从来不把事情拖到8小时以外。因为他下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写作。
写作对他来讲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赚取额外收入的重要手段。从读书开始,他就爱好读书、思考、写作。那时候没有公众号,他就自己写空间、发微博,一年下来有20多万字的积累。不过那时候没有个人品牌的概念,他的写作也大多属于自嗨,所以除了少量的粉丝关注,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力。
现在赶上了互联网的知识付费时代,对于每个有专长的人来讲,那就是如鱼得水,给了每一个普通人最炫耀的舞台。他现在每个月通过写作、讲课、做公众号,有5-6万的收入,而且这个收入还在持续地增长中。副业已经完爆主业,兼职收入是专职上班的近10倍。现在正在考虑辞职。
我周围也有一些爱好写作的朋友,包括我自己,但是却没有一个达到他那样的收入程度和影响力。我们好像也很努力了,为什么会不如别人呢?原因很简单,我们努力的程度不够,投入的时间不够长。
在做号之前,我有许多文艺青年的爱好,想学琴、想健身、想写字。有一段时间,这些机会全部排进了我的计划表,然而几个月以后,一件事都做不好。因为注意力分散了,导致什么事都做不好。
但是我这位朋友,他从大学时就开始写文章。4年的积累,工作3年每天的笔耕不辍,文字量早已过百万,投入的时间大概也接近10000小时了。他现在的小小成功,不是近几个月的努力,而是多年的积累罢了。
我只是付出几个月时间的努力,怎么能与之相提并论?
持续、高效、专注地扎到某个领域里,是努力的正确方式。打100口浅井,永远挖不出水来。认准一口井,每天持续地深挖,汨汨甘泉早晚会喷涌而出。
03.
持续、高效、专注的努力,就能带来成功吗?
是的,就是如此。
成功的路上从来不堵车,因为坚持的人太少了。通过深耕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那么财富真的会水到渠成,向你源源不断地流过来。
这个世界的财富分配是非常不均衡的。20/80法则大家都知道,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20%的人创造了80%的价值。最近的科学研究,这个比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夸张,99%的财富掌握在1%的人手中!
要想成为这1%,其实又困难又简单。
简单的是方法,即在专注在一个领域,持续努力,自然拨开云雾见青天。难的是,大多数人总在起步的时候放弃了。
采铜老师在《精进》一书中,曾非常深刻地描述过这个现象。我们的能力水平分为缓慢起步期、快速提升期、高原期三个层次。太多人在缓慢起步期禹禹前行,还没到提升期就放弃了。有一部分厉害的人熬过起步期,进入提升期,能够小有成绩。
不到1%的人,历经磨难,到达高原。这里的风景灿烂无比,收获的财富和名声让普通人完成莫及。
科比是NBA的顶级巨星,他一个人的年薪,可以养活一支二流球队。这不是运气,在凌晨4点的洛杉矶篮球场,经常只有他一个人孤独的影子。也难怪在NBA的赛场上,他是最闪耀的巨星之一。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直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04.
这个浮躁的时代,要想做到专注,变得更加困难了。
一台智能手机,将我们本来完整的时间切割得七零八碎。(如何管理时间提高效率,请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帮助全球无数人提高效率,它也许是最好用的时间管理工具)。
各种五花八门的资讯、广告,如潮水般涌来,让人无所适从。商家用光怪陆离的广告,收割着我们的注意力;各种各样的标题党,打开又让我们匆匆关掉。更别提充满着性暗示、暴力、低俗娱乐的新闻和段子,像没营养的快餐,越读精神越贫瘠。
然而反过来看,这又是少数人的逆袭机会,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干正事嘛。
一个人的精力是极其有限的。所以选好一个你认为最值得你付出的领域,最有价值的事情,像农夫耕地一样,弯腰低头,默默地耕耘,把这件事做好、做精、做到无可替代。其他的无关紧要的事,只要及格就好了。
那么有一天,这块本来贫瘠的土壤,就会开出一朵艳丽动人的花来。
你也将成为那1%的人,收获99%的巨额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