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坚持养身的朋友告诉我,35后我们的身体就在走下坡路,但还没有外在的表现。到了40岁之后,身体的机能出现状况就会让我们有所察觉。所以我们要爱惜我们的身体。
对于我来说,嘴上一个小小的溃疡就会让难受,饭吃不好,进而影响其他的工作。当身体出现状况时,梦想都靠边站,可能我是那种身体敏感的人群吧。
对于40岁的我,难道就任由细胞衰老吗?那真不行,因为我感觉自己现在才活明白,也才明白自己的方向。我也希望自己活得光彩。成为别人眼里的优秀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也想培养出让我崇拜的孩子,崇拜的学生。我想这是我内在需要在提升,当自己有价值感的时候,更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我想要那样的感觉,希望自己没白活。
既然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在阅读写作的同时,也来总结反思一下自己爱惜身体的做法: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小区里就有瑜伽馆,要给孩子弄饭,学校课后服务都5:30才放学,回到家都6点了,6:30的瑜伽肯定是不能参加的。只能吃完饭,每天在小区里快走。发现这也是比较自由的锻炼方式。走的话,也要达到一定的量。以前忙着回家看孩子的作业,走了三圈就回家,感觉好像全身没什么感觉。从上个星期开始,走五圈。大概40多分钟,感觉全身微热,整个脊柱都散发出温暖来。看来在快走上也要有一定的量,可能3圈才是热身吧。前一阵子也试着去跑步,但感觉跑步让自己特别的吃力。
以前吃了饭之后,如果坐在沙发上,就特别疲倦。如果是看手机,几分钟就昏昏欲睡,迷迷糊糊,整个人的状态也不好,感觉在浪费时间,感觉自己在虚度光阴。现在去运动回来,头脑还很轻松,也可以打开电脑进行记录。
现在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以每天饭后快走来作为锻炼身体的项目吧。专注于散步,关注自己的呼吸,关注于脚掌碰触地面的感觉,和周围的一切融合在一起,不去想未来,也不去想过去。感觉这个过程也是非常美妙的。以前我会觉得这段时间有些可惜,会带着手机听课,但好像听了也没留下多少印象。现在干脆把手机放在家里,我觉得学习不是学了多少,听了多少。而是学了,是否能用,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以前我会把快走当成了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好好享受身体带给自己的美妙感觉。这一段时间就让大脑休息,让自己身体的细胞自由呼吸。
二、认知上有锻炼的意识
我们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来进行看公众号,进行一些零星知识的阅读,大块时间就阅读书籍。同样,我们的身体锻炼,也可以分成大块时间和零星时间。平时的下课时间,或是学生在做作业,学生考试时,我们都可以进行一些拉伸和锻炼。这需要把一些动作熟悉,在适合的环境里做恰当的练习。比如说,今天学生在考试时,我就做了做肩颈的运动,感觉整个身体轻松了很多。在我们平时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里也要想着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比如说当我们伏案工作40分钟,就要站起来动动,活动活动筋骨。一定要工作和运动相结合,随时有运动的意识。
三、锻炼的形式不仅关乎身,还得关乎心
心的锻炼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疾病是因为心出了问题。我们有情绪也是很正常的,但我们要学着不被情绪所控制,如果让自己处于恶劣情绪中,时间比较久的话,是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成长,更会伤害我们的身体的。我们可以通过正念呼吸,觉察自己的情绪等等可行的管理方法,让自己的坏情绪控制在萌芽状态。就算有坏情绪,和平和它相处,直面它们,不要逃避,让它们从我们的身体里慢慢离开。
四、运动是需要坚持的
运动锻炼是一定要有恒心,就像吃饭一样,这是每天的必须要做的。一年前,小区里一位叔叔,可以说是走路都是歪歪的。每天早晚都能看见他的身影。现在他几乎是能跑起来了。有次遇见聊了会:才得知他一年前,得过脑溢血。从他身上就可以看到运动的奇迹,我猜想,他的这种锻炼意识,源自于求生的渴望,只要坚持下去,他会活得更自在。
张文质老师说:2022年的“三自主义”的目标,也就是思想自由,生活自如,生命自在。
要想实现“三自主义”,有个棒棒的身体是前提。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