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吴地文化,润齐鲁学子
--“2018年烟台市第三期中小学名师建设工程人选高级研修班”
研修总结
蓬莱市实验中学 王丽珠
一个星期,远离了繁杂的级部管理工作,能静心在苏州大学的校园里听课、学习,仿佛又重新回到了青葱岁月,所以格外珍惜每节课的学习时光,认真聆听每位专家的讲座。每天晚上学习归来,无论多晚,我都会认真梳理一天的学习笔记,并写好收获和反思。“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必扬鞭自奋蹄!”感觉现在的我就是那头老牛,面对学习不必任何人催促,都能自觉的做到最好,对知识也有了如饥似渴的感觉。
一、在教育的传承和发展中,找到”对的灵魂“和”对的方向“,坚持做下去。
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学校要通过发展来推动新一轮的均衡。均衡发展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追求均衡发展新境界就是更加关注人内心世界的成长与发展,更加关注基础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在我们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做的最多的就是按照固有的经验照本宣科的上课、批改,对于新事物经常是抱有抵触心理。本学期学校推行了“还课堂给学生”的教学改革思路。在课改的初期,大家都在积极地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都普遍认为如果能真正的还课堂给学生,老师少讲或不讲,让学生去探究,让学生站到讲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效率都能显著提高。可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来自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也不禁停下来脚步。重新反思我们的“还课堂给学生的”课堂授课模式,分学科进行研讨,找出问题的瓶颈。在反思后,学校举行了一轮课堂教学活动,跟进指导 “还课堂给学生”的课堂授课,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师不接受,不理解,认为学校在瞎折腾。在今天的讲座中,我收获的就是“既然认定是对的灵魂,对的方向,那就风雨兼程的做下去“。
二、作为师者,自觉和外铄,若从自觉中来,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教育事业原是教师做的,教师不能只等旁人来‘觉我’,要靠自己觉悟。‘自觉’和‘外铄’,在旁人看来似乎没有区别。在实际上精神上却大异其趣……若是从自觉得来的,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自从八年前评上高级教师之后,自己前进的脚步就慢慢放慢了。今天听到叶圣陶老先生的这席话,仿佛就是说给我听的。我经常徘徊于自觉和外铄之间,一段时间,我会非常自律的每天坚持看书,
坚持业务学习,听英语广播,练习英语口语,把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写一写,感觉写的好的,也去发表发表。可是一段时间,就又拖沓,懒惰什么也不愿干,就愿捧着电视看连续剧。就这样一直的反复,始终没有达到叶老的境界,“若从自觉中来,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三、姑苏课堂教育的三个本位的内涵,学生本位、能力本位和过程本位。
学生决非“空瓶子”,等着“揭开瓶盖,把各种知识、各项道德条目装进去”;“学生是主体”,是“有生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予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
我在学校负责教科研工作,常挂在嘴头的一句话就是”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而听了惠兰主任解读姑苏课堂教育研究的三个本位的内涵,让我对教研进行了重新审视。学生本位中提到的空瓶子理论,很形象。 学生不是空瓶子, 不是等着老师去揭盖子, 灌东西, 而是有生命力的种子, 需要老师们去欣赏, 激励和等待。 能力本位是多数老师们课堂在反复践行的,在此就不再赘述。最后说说过程本位,不禁注重学生的双基培养, 更注重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 这才是教学要追求的根本目的。这样的课堂本质上就是在引导学生去构筑“闻道、问道、悟道”的阶梯。“闻道”、“问道”,往往会形成某种量的积累,而“悟道”则是借助这种积累,通过独立思考达到领悟甚至发现的境地,是量变以后的一种质。
四、教师课程就是你的绝活
教师课程,是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文化底蕴、个人爱好、研究专长而开发出来的独特的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课程。徐飞教授对于教师课程用较文学进行了解读,如果能说的直白点,就是你教学方面的绝活!一句经典语句颠覆了我的世界观,“全面发展就等于全面平庸”。要找出你的研究根据地,以学生为本,练出自己的教学绝活。
徐飞教授讲了这样一位教师,他酷爱摄影,尤其是喜欢拍昆虫,于是他把拍的昆虫和语文作文教学紧密的联系起来开发了一门课程:“摄影与写作”。比如拍了一张蛾子,发现蛾子的触角非常像女子的眉毛。于是乎,一篇文章应运而生“我发现了娥眉”,明白了古代女子“略施粉黛,淡扫峨眉”的出处了。就这样,每拍一幅有趣的照片,就在照片后面写出与此有关的文章。我们看了之后,都觉得赏心悦目,趣味无穷,更何况孩子们呢?他就是利用这一绝活,把语文的作文教学做到了极限,既满足了自己的业务爱好,又完成了教学工作,名利双收!
反思我自己,英语教学二十三年,虽然取得一点成绩,但成绩的取得都是靠拼、靠干挤出来的。直到现在,我每一节课也不敢大意,都要认真备课,及时批改,批改后还要做好反馈。用徐飞老师的描述就是全面发展就等于全面平庸。那我能找到我的研究根据地吗?我能发展自己独特的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教学风格吗?我如何能练出我的绝活?反思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机智,能信手拈来各种教法、学法,技巧和策略也都用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丝毫不带雕琢的痕迹。整个课堂聚焦总目标,分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对重难点的突破有实效,能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我想这应该就是我的教学风格。那教学绝活呢?是英语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还是英语手绘本教学?英语原著教学?英语故事教学?这需要我回到现实教学中,重新探索,不能靠拍脑袋拍出来。
五、读书是你我的呼吸
看到这句话,我瞬间明白了读书的意义。读书使我们生命中须臾不能离开的。我们总会抱怨,工作太忙,哪有时间读书。可事实却是“越忙越不读书,越不读书越忙,越忙越要读书,越读书越悠闲。”
陶渊明老先生的“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也让我感慨!读书一直是我的短板,每天有点时间翻看手机,时间宽裕点,捧着电视剧。偶尔拿起书,就困的睡过去了。在学习后的时间里,我准备先尝试二十四本书主义,每半个月读一本书。“大多数人业余阅读时间每天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如此,一个中等阅读水平的人,一年差不多读500多万字。大概就是24本书。一年24本书,两周读完一本,不疾不徐,从容品读。”其次我还要坚硬阅读,先读好专业,再把读书的种类放宽。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文学阅读可以让我们从贝壳深处看到仙国的景象;哲学阅读让我们在迷宫中望见星座,心理学阅读让我们明白骑象人的驭象之道。最后,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我不仅仅要读书,还要每读一句书,须体察我将来甚处用得。每一本书须将圣贤言语就自家身上做工夫。把书上读的用到实处。读书如蚕,贵在转化。
六、写作是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写作是专业发展的快车道,也是优秀教师与卓越教师的分水岭。李镇西有这样一段话:“其实,我和大家是一样的,对学生的爱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着指一样的,所遇到的困难是一昂的,所感受的幸福也是一样的,甚至包括许多教育教学方法或者说技巧都是一样的。如硬要说我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我把对体现教育的爱、执着、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把它们一点一滴的记载下来,还写成了书,仅此而已。”这点仅此而已,从今天开始就是我奋斗的目标之所在。
关于写作,我也有一部血泪史。上学的时候学理科,工作的时候,教英语。所以对于写文章一窍不通。2011年,高级职称晋升之后,重新给自己做了定位,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和教育家。想成为他们,其中一条硬功夫就是写论文、写文章和出专著。拍脑袋简单,做事情难。于是我的第一阶段的写作,真的跟徐飞教授说的一样,把主题选定,然后到知网上下载二十篇以上的相关文章,打印出来,每天进行阅读,把自己赞同的观点和语句划出来备用。再写出自己的中心大意,然后改来改去,改去改来。经过多少次的修改,才能慢慢一点点理出条理、理出思路。徐教授给这样的写作命名为主题写作。第二阶段,是我目前正在坚持的,有心情的、有感触的时候写一点教育轶事,不追求篇幅,不追求语言。如果学校举行教学活动,而从活动中有点触动、有些思考,也写一写。以期望为将来自己能出一本专著添砖加瓦。
在此过程中,我还会记住专家的叮咛:文章是逼出来的,文章是写出来的,文章是磨出来。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
最美的季节,来到了苏州,遇见了最美的风景,邂逅了最勤奋、好学的自己,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