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作2个多月的时间,翻了一下自己写过的七七八八的文章,基本都是正面鸡汤,没有标新异立的话题,没有敢于向传统价值观挑战的立论,所有的文章看起来都是正能量为主,颇有点“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感觉。也去浏览过许多别人的文章,有的人写讽刺类话题,有的人写一些关于人性丑恶的话题,不得不说,自己在阅读的时候,除了钦佩读者的文笔,更多的是钦佩他的勇气,而自己,只能是一个字里行间“粉饰太平”的写作者。
前阵子看了马东主持的《奇葩说》,里面有一位选手陈铭,被大家一致推举为“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典型代表,陈铭的观点从不偏激,始终都是跟主流价值观相吻合,或许跟他的职业有关,毕竟是大学老师,多少还是要注意一些个人的影响吧,不能像马薇薇,肖骁他们那么纯粹,或者为了辩论而辩论,或者大胆坚持自己的“奇葩”观点。
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分析一直以来有争议的自媒体人咪蒙,文章几乎把咪蒙的成长历程都扒了一遍,一度让我怀疑这人是不是咪蒙家的邻居,文章写的也很有深度,个人阅读结束后的感慨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于一个人的写作风格以及观点立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于是就对号入座地分析自己,难道因为自己过往的经历太美好,所以笔下的文字也才如此吗?诚然,这是一部分,从成长经历来说,也算不上一帆风顺,经历过家道中落、高考落榜、考研失利、职场挫折等等,但回顾这些经历的时候,我发现,在这些所谓人生苦难的阶段,有一样东西的存在,或许就足够让你变强大,而且经历过之后,你回忆起来,也不是只有哀伤,还有温暖,这个神秘的东西就是爱,这份爱可以来自于家人、来自于朋友、同学、同事或者是恋人。
大学时代我在异地读书,大学也是个小社会,会有人情世故,遇到过同学们因为奖学金争斗的是非,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素来没有长袖善舞的能力,就非常焦虑,妈妈当时会给我一些建议,并安慰我说,我相信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你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和解决你生活以及学习上的问题,你从小到大,都让我和你爸非常放心,我们相信你一样可以顺利度过这个时期。“我们相信你”这简单的几个字,在过去的岁月中不知道多少次给自己支持,有时候会觉得这句话好像有魔力,为了不辜负他们的这份信任,自己真的会有所向披靡的能力,我想,这份魔力应该就是父母的爱,在物质上并不富裕的年代,在我逐渐成长的年纪里,他们会尊重我的想法,会平等地跟我交流,让我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正能量。
所以,基于这个意义,更多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说出的话,写出的文字,也能够正面一些,给有幸阅读到的人一定的支持,我一直相信字里行间的文字是包含力量的,这个力量可以是正面的引导也可以是负面的刺激,正面的积极、负面的深刻,而我更愿意选择站在积极的那一面摇旗呐喊。
积极的那一面,有时候看起来有点像阿Q的自我安慰,但这个世界上悲伤的、悲惨的故事已经有那么多,为什么不选择换一个角度,减少一个呢?前两天看一个关于黄磊的访谈稿件,别人问黄磊,为什么看起来永远是那么乐呵,黄磊回答说,因为骨子里的悲观主义。看过这句话之后,深深有感触,反复思量了很多遍这句话——骨子里的悲观主义。恰恰是因为骨子里的悲观主义,会让我们对现实生活中不美好的事物容易释怀,对一切美好的东西充满感激。
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面试的文章,看了文章下面的评论,有两位读者的交流,其中有一位读者提到说,作者不是要引导大家如何在面试的过程中撒谎而蒙混过关,而是倡导大家要这样去做……我回复了他的评论。对于每个写作的人,能遇到读懂自己的读者,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缘分,我不太习惯在文章中对于两可的事情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不习惯给出他人一定的行为指导,简书上很多读者是大学生或者刚出校门的学弟、学妹,坦白说,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不见得比大家丰富,而且更不是什么成功学标本,有句话说得很好,你在把某一句话奉为真理膜拜之前,不妨先看一下说这话的人自己过的咋样,如果他自己的过的很糟糕,这话还值得轻信吗?这跟轻信算命先生预测你的未来有什么区别?
写文章重在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这层意思我曾经在写作一个月的时候表达过,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随意乱写,文字是可以传播的,所以要更加要慎言,对自己说出去的话,写出的文字,要有责任感,不能只是为了上头条,为了转载,为了成为热门、为了博眼球、为了迎合读者而写——因为字里行间,其实住着我们写作者自己的灵魂。
-----------------------------------
一个认真生活,热爱工作,闲来无事喜欢码字的,看似文艺,实则屌丝的80后“女汉子”……
如果您对我的文章有同感,期待您的回应(点赞、关注、评论都可以),您的肯定,对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