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化丨千年望族钱氏家族人才何以辈出?

“子孙虽愚,诗书需读”

——《钱氏家训》。 


繁衍于江南一带的钱氏家族,自唐末以来开枝散叶,人才辈出,载入史册的名家逾千人。到了近代,仅遍布海内外的科学院院士就有100多人。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都出自这个“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那么钱姓家族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又是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他们呢?

要解开这些谜团,你就不能不了解《钱氏家训》。

《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

《钱氏家训》基于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出发,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钱鏐在临终前,曾向子孙提出了十条要求,被后世称作《武肃王遗训》。

千百年来,钱氏族人始终以家训为行为准则,践行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训言。

“家训”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颜氏家训》和司马光的《家仪》都十分著名。《钱氏家训》由吴越钱王所创立,因其源于“王族”,与一般的民间家训相比略有不同。譬如,在“修身齐家”之外,它更强调了“平天下”的内容。“化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始终贯穿其中,也是《钱氏家训》区别于一般家训的最大特色。

钱氏此后人才辈出,大家众多,是否与此有一定关系呢?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利在一时故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家训谆谆教导子孙不要做蝇营狗苟的“小我”,而要做利国利民的“大我”。所以钱氏后人多忠良,许多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图为钱钟书与钱学森照片

回顾钱学森的一生也是如此,1955年,钱学森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为中国的航天和导弹事业奋斗终生。这位荣膺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殊荣的科学家,学富五车,但生活低调,严于律己,他拒绝上所有的名人榜,但是他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永垂不朽的名人。

我们之所以景仰钱学森,一部分由于其科技成就,但更多的还是对其报效国家的无私情怀。而这正是《钱氏家训》和家族教育的核心价值。

一部流传千年的《钱氏家训》,影响了一代代钱氏后人,也塑造了一批批钱氏杰出人才。

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是由于钱家世世代代舍小家为大家,为国为民尽忠职守,才造就了这千年不衰的大家族,成就了一个十足的奇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上说,如果那年的分岔路口,你我同行,如果那年高考我多对或者多错几道题,如果那深情的三个字,我早早的说出口。 可现...
    别人都叫我小牛阅读 238评论 0 1
  • 一张干净整洁的长条桌旁坐着三位闺蜜,胡约赵、王三人一起聚聚。 “来,你点菜吧,今我请客”。胡将菜单递向赵,赵没推辞...
    一笑而过2023阅读 357评论 0 1
  • 病房里住了四位老人,于是一个一个的亲朋好友都来探视,病房从早到晚,人流不断,笑语声不断,不说老母亲受不了,正常人都...
    城垣古杨阅读 21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