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本就是大争之世,孤的儿子,是要平天下的人,不仅要争,而且要争得光芒万丈!”
最近热播的《军师联盟》你看了吗?制作精良,演技炸裂,你是不是提高了期待值,想从中看到权谋?战争?纵横捭阖的历史?我也是。万万没想到,它竟然给我们上了一堂亲子教育课……
一、争个光芒万丈——不争输赢、只争对错
1.怎能不争?
“孤的儿子,要争个光芒万丈!”这句话曹操说来豪气干云,其实现在很多爸妈心里也这么想的。
父母看刚出生的娃,都是自带祥云、独一无二、天赋异禀的。都想娃鹤立鸡群,则出现过度竞争、过高期待、过于保护。于是,现在很多孩子精神上压抑,生活上依赖,思想上幼稚,行为上冲动。
Zoe不是要抨击竞争意识,故作清高。因为这和现行教育体制有关,片面注重“尖子率”、“竞赛得奖率”、“升学率”,据说现在有的幼儿园招生都要出题考家长,如此形势下,怎能不争?
2.只争对错
可如何才能争个光芒万丈?上述的孩子一定不是光芒万丈的。
不争输赢,只争对错。
曹操出了道考题,让曹丕曹植分别从东西门出发,谁先将令旗送到城外犒劳三军谁为胜,而输的人,以延误军机之名军法处置。
但是,曹操又令守城将士不许打开城门。这不仅是赌世子之位,还要赌生死啊。
杨修对曹植说: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
司马懿对曹丕说:不争输赢,只争对错。
结果,曹植虽赢了,却被杨修摆布失去了“仁义”;曹丕输了,但听司马懿劝导没有滥杀无辜,博得了贤德之名。虽被关押,曹操出征前把他放了出来,委以守城重任。
曹操最终欣赏的,不是赢的,而是对的那个人。
而他们身后之人——杨修和司马懿,比拟现在的教育者或父母,不折手段争输赢的杨修和懂得对错借势的司马懿,哪个能引导孩子更好的人生呢?
3.育儿先育己
当下,“争个光芒万丈”可以理解为——培养赢得漂亮,也输得起的孩子。
赢的漂亮——尊重对手、不亏良心;输得起——坚持对的,百折不挠!
其实,有些文化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品德修养好,但竞争氛围下,在输赢的焦虑和“面子”面前,大家又“迫不得已”变成了唯成功论,才会变得过度竞争、过高期待、过于保护。
育儿先育己,先做一个光芒万丈的家长,再培养光芒万丈的孩子。
二、二胎时代——不争输赢,也不争对错
1.一视同仁
亲子之间也讲投缘,父母有点偏心似乎难以避免,但爱是克制。
别以为童年阴影是心理学家忽悠你的话,也别以为被偏爱的孩子就能更幸福。
曹操偏爱曹植,却从未为给曹丕一个好脸色,经常呵斥怒骂。曹操对其的严苛,较之于对曹植的疼爱,在其心底,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感。
整部戏,曹丕不停问一个问题,“在你心里是我(朕)更重要,还是……?”
称帝后,甄宓,郭照、司马懿、陈群、柏灵筠、邓艾…都被他问过,着实可悲可叹。像个寻求归属感的孩子。
由于过往的伤痛,曹丕多疑刻薄,一有人为别人说话,他就怀疑人生,这是连皇帝都没办法的事,所以英年早逝。然而被偏爱的曹植一生无法自主,只好放浪形骸。
2.只讲感情
家,是讲感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所以,在家中,不但不争输赢,也不争对错。
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他说在中国社会立场不可太分明,家庭中更是如此。他们家两个孩子一吵架,不问对错,都一起教育。结果比“父母问了对错,只教育错的孩子”这种方法,一起教育的两个孩子关系更好。
因为当一个孩子因为另一个孩子受大人惩罚时,内心受伤又没有面子,会产生报复心理,更不反省错误,而是思考如何偷偷地报复。
我婆婆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我惊奇地发现,她天生有这样的智慧。她有三个孩子,从小都不问对错一起教育,所以我老公的三个兄弟姐妹相处得极好。
3.不制造矛盾
曹植爱慕甄宓,但曹操为了让他拥有更多势力,让他与士族之女结亲,却把甄宓给了曹丕。他要激起曹植的野心,也考验曹丕的忍耐力。
正是曹操故意制造矛盾,最终导致“相煎何太急”的悲剧。
多子女家庭喜欢用比赛的方法,希望两个孩子力求上进。吃饭看谁吃得快,考试看谁考得好,奖状看谁拿得多。表扬好的,让其沾沾自喜,贬损差的,希望其奋起直追。
这种做法的后果是,有的孩子不折手段争输赢,有的自暴自弃不再努力。
阿德勒通过家庭心理研究发现,家庭中,第一个孩子在某方面表现得很好,备受关注,第二个孩子就会自动放弃那个领域,因为他觉得那个领域已经被大孩子占领了,他只能找另一条出路。这是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而大孩子为了一直保持优势亚历山大,输不起。所以,家长该怎么做呢?
三、父母子女——不争尊卑和高低
封建社会讲尊卑,现代社会,随着孩子越来越有民主意识,我们必须得承认,我们和孩子之间,是人格平等的。
1.民主而不专制
和曹操“帝王”风格不同的,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的“民主”。
“别人家的爸爸”是怎样的?
司马防对子女一视同仁,谆谆教导,司马家永远是父慈子孝、兄弟同心的画风,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槽,也证明了司马家齐心协力的家风传承。
又一次要揣摩曹操心思时,曹丕和司马懿吐露心声:我多想听他亲口说一句夸奖我的话……我有时候真羡慕你,父亲的教训和疼爱,都来得那么明白……
曹操曹丕这俩父子常常谈着谈着,曹操就怒斥“出去!”这是曹操对曹丕最正常的方式了,不过有时候不这样,而是拔剑相向,甚至下大狱。
每次遇到重大抉择,司马防总是和孩子商量——常用语“爹想听听你的意见”。孩子可以放心畅所欲言。
当司马懿为新政成为众矢之的,他担心又心疼,但又用实际行动(向曹丕请求允许司马懿无须丁忧,给司马、夏侯两家联姻)支持孩子的抱负。
2.扬长而不补短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完美,于是紧盯着孩子的不足加以补足。教育心理学家陈默老师说,有些事情、有些科目,孩子就是没有这根筋,与其在一个地方死磕浪费时间,不如把孩子的优势发掘出来,走上巅峰。
曹丕有政治天赋,曹操不但不给他应有的地位发挥才干,还处处打压。他以为曹植很幸福,处处流露出对他的妒意和不甘。
谁知曹植才是痛苦的那个,他喜欢喜欢诗词,但曹操却要他参与政治。他天性纯良、率性豁达,不善权术,但曹操让急功近利、张扬自傲的杨修辅佐他,推他去争。他喜欢甄宓,曹操却为了给他“补短板”,给他士族女。
3.立志而不限制
孩子可能不会选择走你期待的这条道路,但他需要你的鲜花和祝福。
曹操临逝,拉着曹植说:说到底,是爹错了,害了你。你是一个好诗人,却不是一个好君王……
他终于领悟到“善为君者为君,善领兵者领兵,善作诗者作诗……”
6个子女考上哈佛的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为孩子们制订的基础目标是:做大人物,会使你的人生更有意义。
她的引导是:尊重小人物,争做大人物。
她和孩子之间的界限清晰,只是引导,不是规定。她不替孩子做决定,不硬性要求,让孩子自由选择专业、职业、兴趣。所以她的六个孩子都考上哈佛,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不同的专业。
《军师联盟》亲子教育这一课,你GET到了吗?
以下是Zoe的其他原创,可能你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