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已至架壑舟,仰见虚舟宛然,较前溪中所见更悉。大藏之西,其路渐穷。向荆棘中扪壁面上,还瞰大藏西岩,亦架一舟,但两崖对峙,不能至其地也。
后来走到架壑舟那里,仰脸可见那个虚浮在空中的架壑舟,十分逼真,比先前乘船在溪中行进时看到的更加清楚分明。行至大藏峰西边,山路渐渐消失。从荆棘丛中走过,扣着岩石壁往上爬,再次回头俯瞰大藏峰西边的岩壁,那里也有一架壑舟,但两崖壁相对而立,显然没办法到达那里。
忽一舟自二曲逆流而至,急下山招之。其人以舟来受,亦游客初至者,约余返更衣台,同览一线天、虎啸岩诸胜。过余泊舟处,并棹顺流而下,欲上幔亭,问大王峰。
忽然间,振之看见一片小舟从二曲那里逆流而上,到达眼前,赶紧下山招呼船家。来人撑船过来接人,振之这才知道船主人也是初来乍到的游客。他邀请振之一同返回更衣台,一起游览一线天和虎啸岩等景致。
路过振之停船的地方,振之回到自己船上,两舟一起顺流而下,计划登上幔亭峰,寻访大王峰。
抵一曲之水光石,约舟待溪口,余复登涯,少入,至止止庵。望庵后有路可上,遂趋之,得一岩,僧诵经其中,乃禅岩也。登峰之路,尚在止止庵西。
到达一曲那边的水光石后,和那位船客约好,请他在溪口等待。振之再次将船靠岸,走了一小段路程后,到达止止庵。看见庵的后面有路通行,于是赶紧顺路走去,迎面看到一块石岩,有和尚在其中诵经文,这里就是禅岩。登上大王峰的路,还在止止庵西。
仍下庵前西转,登山二里许,抵峰下,从乱箐中寻登仙石。石旁峰突起,作仰企状,鹤模石在峰壁罅间,霜瓴朱顶,裂纹如绘。旁路穷,有梯悬绝壁间,蹑而上,摇摇欲堕。
仍然需要下山然后从庵前往西转,走上二里左右的山路,到达大王峰下,从乱箐沟那里寻找登仙石。登仙石旁,山峰上的大石突起,像仰起头往上看一样,鹤模石在峰壁的石缝间,有霜染一般的羽毛,有红色的头顶,山石裂开呈现的纹理像画师笔下的画作一般。
旁侧的路到了尽头,有木质悬梯架在悬崖绝壁间,扶梯攀爬而上,悬垂的梯身摇摇欲坠。
梯穷得一岩,则张仙遗蜕也。岩在峰半,觅徐仙岩,皆石壁不可通;下梯寻别道,又不可得;蹑石则峭壁无阶,投莽则深密莫辨。
上到梯顶后,看见一块岩石,传说这里就是张仙(民间供奉的吉祥神仙,传说能赐给世人儿女后嗣的道教男性神祗)遗体的存放地。岩石在半山腰,想要寻找到徐仙岩,四面的石壁都很陡峭,不能通行。于是下了悬梯,重寻可行的道路,结果又没有找到;想攀登山岩,但岩壁陡峭,没有可行的石阶,想穿过草木,然而草木又密又深,没法确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