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演讲,演讲,三分内容七分演。”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如此吗?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中文演讲大赛。我凭着改稿到凌晨四点半的勇气与毅力最终闯进了决赛。
不出所料,决赛高手林立,竞争惨烈。第一轮就直接淘汰了五位。而剩下的五强选手中,一号是学院辩论队的优秀选手;二号是主持人大赛的冠军,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征服全场;三号是诗歌朗诵大赛的冠军,每一句话都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四号是英文演讲大赛的冠军,强大的气场下极好的演讲氛围。
而我,一个比赛前毫无经验的演讲小白,无论在演讲姿态设计还是节奏语调甚至普通话方面都处处不如人。
但我最终不仅闯入了三强,甚至还拿了亚军。而这背后又有什么奥妙呢?
其实,这个奥妙很简单,就是一份“高大上”的稿。注意,这里的高,不是多高端的话题,而且是立意的高妙;大,是指内容受众的广泛性;上,是指有向上的价值,即演讲的目的,不是鼓励别人就是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国家。
我记得著名演说家陈铭在《超级演说家》中做过一篇名为《父亲》的演讲,他在里面讲述了自己的警察父亲成功破解湖北铁片枪支失窃案的故事。而关于歌颂警察,军人等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主题,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比比皆是,从小到大都耳濡目染。但是他最后却巧妙地回归到如何做好一个父亲的主题。这画龙点睛之妙,不仅让他的文章角度新颖,立意独特,而且受众也更加的广泛。很容易引起普通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帮助他们去思考探索将来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父亲甚至母亲。
而第三季超级演说家冠军林正疆的决赛演讲稿《法律的极限》也是如此。涉及法律,人们更多探讨的是它公平正义与否。但是他却另辟蹊径,他没有单纯的去否定法律的好与不好,公正与否,而是归根于法律的特点——各种价值调和的综合产物,最后回到法律的不断完善发展中去。解释了当下,更着眼未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法律、践行法律。这也正好顺应了法治社会建设下每一个公民的需求。
既然“高大上”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稿变得“高大上”呢?
第一步,定位你的受众群体,了解他们的问题与需求。同龄不同路,是普通大学生还是创业青年?如果是普通大学生,谈大学规划更有意义;如果是创业青年,谈时代发展与未来行业走向等专业知识会更有吸引力。同路不同径,是普通职员还是公司老总?如果是职员,可以谈效率与忠诚;如果是公司老总,则谈领导力的培养,又或者社会家国情怀更有意义。
第二步,根据普遍观众的需求,确定立意主旨。比如说,之前网络很火的一篇演讲稿《寒门贵子》,它的受众群体就是我们的大学生。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超演》舞台下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学在校生。而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也正好是拼搏的黄金时期。因此刘媛媛确立的主题是奋斗逆袭,无疑是非常恰当的。
而我在我们学校演讲复赛,因为评委还有观众都是我们大一大二的学生。大一新生都刚经历完高考不久,而大二的学生也面临着上大三的各种各样的人生方向抉择,所以迷茫这个主题是非常合适的。最后我确定的主题是在迷茫中探索,走向更精彩的人生。但决赛时,因为考虑到有些评委会是老师,我则探讨更有普遍价值的话题——生命的意义。如果我再去谈大学生的问题的话,我想那些评委老师未必会有更深的体会与思考。
而事实证明,我的主题选取是成功了,也正是这篇演讲稿,打动了老师与观众,才使得我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脱颖而出。
第三,要分享有价值的东西。在抽物品即兴演讲中,我抽到了修正带,于是我便顺理成章地谈到了演讲稿的修改要点以及人生中每一次修改完善自己的方法与意义。让人们切实能够应用借鉴比那些空谈的大道理来得更有力量。相反,我的对手拿到闹钟他借此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一路煽情到最后却没能回到生命无常给我们的启发,比如我们该如何怎样珍惜时间,又或者怎样看待生命的无常等更进一步更深刻的探讨。
所以,真情实感固然动人,但缺乏理性的一味煽情是毫无价值的,如一杯凉白开那样淡而无味。
笔下留香,方成好文;千锤百炼,才是好稿。倘若没有一份“高大上”的文稿,再精彩的表演都只是过眼云烟,经不起沉淀,守不住岁月。
回首那段熬夜写稿到四点半的日子,突然醒悟——所谓“三分内容,七分演”,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偷懒借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