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月前,腰上长了一颗巨大的痘,摸起来里面还是硬的。
惜命的我,周末立即去医院看医生。
医生看起来30多岁,他轻飘飘说:“这里不开药,回去吃点消炎药,用碘伏消毒就行”。
我一听,果然是自己多虑,然后蹦蹦跳跳回家了。每天吃药,消毒,可是痘痘不但没有变小,反而越长越大。
直到,它长成乒乓球大小,突兀地塞在腰间,隐隐刺痛,同事看我走路扶腰,都问,你怀孕了?
哭笑不得,对了一半,我怀了,不过怀的是脓肿。
02
眼看这个球越长越大,不能再指望它自行消失了。
下班赶紧去最近的医院看了急诊,医生让立马住院。
听到住院,我是开心的。可以躲避上班,真的是件快活的事情。领导是个冷漠的人,多做少做,他都无动于衷。
我没把住院当回事儿,也不是第一次。全当我和先生的单独旅行了,内心还有点激动。能够找个地方,两个人整天在一起,多幸福。
先生一直嘀咕:“天啊,我从来没住过院,更没伺候过人住院,你是我第一个伺候的人,我人生第一次都给了你,你太幸福了。”
我心里是乐的,嘴上还是不依不饶,“你算了吧,谁叫你那么没有魅力,这辈子不知道多追几个女孩,什么事情都要我调教,我都累死了。”
住院我有经验,需要什么都一一准备好,很多留着我们去旅行的物品,全部提前用上,当作住院旅行了。
这是所中医院,离家很近,院子不大,不好停车。
来的那天,下着毛毛细雨。
初秋的雨还是有点凉的,我们载着一辆电动车,撑着一把伞,大包小包缓缓向医院骑。
03
整个流程似曾相识。
躺在病床上,专人来接我去手术室,先生一路跟着我,最后被手术室大门拦在门外。
我只身一人,经过层层关卡,被送进空荡荡、冷冰冰的手术室。
这次是局麻,全程清醒,看医生护士忙忙碌碌,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工具。
打麻药是真疼,我紧紧抓住一个护士的手,泪水在眼眶打转,无意间掐破了她的皮。
医生的手术刀一直在大力挖我的肉,有麻醉护航,手术很快就结束了。
出来的时候,我像个夺取胜利的孩子,大声喊着:“轩轩,我出来啦!”
04
本以为,做完手术就等着顺利出院。
在病房,一点也不安生。
追剧、看书,也不乖乖躺着。
食堂的饭不好吃,就吃泡面消遣,真当躲在病房度假。
谁知,真正的痛苦在后面。
换药可比手术疼多了。
第一次换药,医生说:“你营养跟不上啊,肉长得不行,又有烂肉了,要切干净。”
于是,又喊了一个男医生,把我按住不动。喊了一个护士,打下手。
又给我来了场小手术,只感觉刀口在我肉里来回游走,我拼命喊,拼命哭,拼命想躲,整个楼道都是我的惨叫。
我说:“给我点麻药吧!”
看到那针又后悔了,有点粗,医生打进身体的时候,像是被飞镖射住。
在拼命挣扎与嘶吼中结束第一次换药,医生也松了口气:“给你换药,我们都被吓了一身汗。”
我发誓,这辈子没受过这样的罪!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后面几次换药,伤口长得挺好,没有再次被割肉。
但是,因为伤口深,每次换药难免阵阵惨叫,护士站一听到嘶喊,就知道我又换药了。
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因为只有拼命喊才能释放我的恐惧和疼痛。
05
因为疫情,医院全封闭管理,不允许人看望。
每层楼的出口处都被铁门封住,有专门人管理进出,跟看管犯人一样。
自私的我,也不希望有人打扰我们的二人世界。
父母、公婆的探望都被我劝返了,老爹在楼下绕了一圈也没能上来。
我想,既然已经成家了,那就我和先生独自面对困难,独自度过难关。
可是,我错了。
为了尽快恢复,补充营养,家人开始大接力。
中午我妈送饭,晚上婆婆送饭,先生负责后勤。
家人的默契十足,每次送的饭都极其硬核。
炖鸡,于是整个电饭锅端来。
煮鸡蛋,袋子里就塞满了10来个热乎乎的鸡蛋。
每顿饭都是大包小包,肉、蔬菜、水果一应俱全。
以前这些都是我一天的饭量,现在一顿解决,原来自己的胃可以那么大。
住院那些日子,平均每天,中午一只鸡,晚上一只老鸽,敢情未来三年里要吃的肉都被提前吃完了。
人真的是残忍,为了给自己长肉,于是剥夺其他动物的肉,以肉养肉。
其实,吃那些肉真的一点感觉不到快乐,在我眼里那是药,常常一顿饭吃1个多小时,每天任务就是吃肉、长肉。
有家人真好。
那些一直恐婚、一直单身、不愿结婚的年轻人真该来这里看看。
有人在你最脆弱的时候,照顾你,关爱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而且,你会发现,陪伴在你身边的总是你的家人。
06
病房在最边上,很安静,2人间,宽敞明亮。
能在医院安心过3周,得亏遇见一个年龄相仿的病友。
每天除了治疗、睡觉,无聊的时候就一起谈天说地,聊聊家常打发时间。
她是个全职太太,在家专职带娃4年了,眼瞅着孩子入园,婆婆退休,准备复出工作,结果得了慢性乳腺炎,在医院唉声叹气。
她一眼看上去就是个会过日子的姑娘,打扮朴素,毕业后结婚、生子,在家安心照顾孩子。
丈夫有点大男子主义,希望把她关在金丝笼里呵护,他负责在外打拼,她负责在家带娃,她没有现金,可以用花呗,丈夫负责还。
他找对了她。
她是个留守孩子,父母常年在外,从小没有安全感,最依赖的人就是奶奶。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她的性格自卑、敏感,再怎么懂事也是个没有家的孩子。
从小到大,她无数次祈求父母:“你们回来工作吧,爷爷奶奶岁数大了,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吧。”
父母总是这么搪塞:“我们不出去赚钱,怎么养活你和弟弟啊?你们在家好好学习,你看人家的孩子父母也不在身边,一样学习很好。”
一直这么追问,一直是同样的回答,终于,她长大了,嫁人了。
不再问,不再听,内心只有呵呵,不负责任的父母,这辈子投胎瞎了眼。
她从小受了很重的伤,心灵上,父母刺的,他们不在身边,她再也没有遇到什么使她开心的事情。
其实她真的很优秀。
她在学校从不跟男生说话,从来是女生中最安静的,希望在哪都不要被人注意,可是,常常被很多男生追求,她都一一拒绝。
在家带娃,休息期间考证,初级会计一把过,造架师差几分,都不是自己的专业,但足以说明她学习能力很强的。
没有收入来源,没有父母疼爱,有的只有儿子和婆家,她太懂事了,懂事得让人心疼。
丈夫在外工作,从来不敢主动发信息给他,怕打扰他工作。
总是自责,没有工作,没有用,其实,带娃很辛苦,吃不好,睡不好。
也是通过她,我才知道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叫父母的,知道完整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她胆子大,总是好奇医生的一举一动,我换药,她旁观。
结束,给我一一讲解医生的操作步骤,每次都说,你看你的肉长得好快哦,伤口越来越小了。
我的整个换药、恢复过程她都知道,后来她也跟我上了一样的机器,真的是难姐难妹。
07
这是我第三次住院,也是住的第三家医院。
在市中心,面积很小,叫中医院。
可能是被名字误导,虽然也是三甲医院,我总是不太相信,每次路过,远远就闻到浓郁的中药味,感觉整个医院都泡在中药里。
这里人流量没有其他医院大,但是医生、护士服务态度特别好,每天早晚两次查房,还有医生不定时过来询问病情。
每次换药虽然是疼得撕心裂肺,但是医生、护士都在身边安慰你,帮助你缓解恐惧。
给我手术的医生姓陈,30多岁,是个年轻的博士小伙子。
前一天晚上在急诊接待我,第二天接电话,他已经在做手术了。
简直是叫我不可思议。
熬一夜急诊,难道不应该回家休息么?竟然还上手术台。
住院了我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忙。
住院期间,他们团队的人查房从未缺席,没看到他们有谁休息过。
每天不是在急诊,就是在门诊,就是在手术台,晚上7、8点看到他们在医院都习以为常,简直没有一刻休息,连护士都调侃他们,你们这是把自己卖给医院了啊。
惊讶的是,每次进门都能感到他们身上自带的活力与激情,身后充满阳光和希望。
可是,人总会老的呀,不能这么一直透支身体呀,这些社会稀缺人才,不是应该得到更好的珍惜和保护吗?怎么能这样高负荷呢?真的是太替他们担忧了。
08
终于赶在中秋节前出院了,出院流程简单地叫我不可思议。
不同于其他医院,1万多的住院费,我只交了4000,期间只让我交过一次钱,再也没人催我交费,窗口写着斗大的字:先治疗后交费,真的很暖心了。
因为医保系统问题,他们说,你可以先回家了,节后再来交费,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太人性化了。
走的时候,把有用的都留下来给病友,叮嘱她一定好好吃饭,抓紧长肉,期待她的好消息。
给医生、护士点了杯奶茶,他们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真的是太辛苦了,愿世间再没病痛,人人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