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之战,逆行者负重前行,其中,一大部分是医务人员。
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文宏医生一时冲上热搜,成为各大公众号的素材。镜头下,照片里,白衣天使们包裹得严严实实,全身看得见的就是一双眼睛,身上贴着的大字是他们的名字,以此得以辨识。
一时间,医生身上光芒万丈,成为年度英雄。
你想当医生吗?
年龄小点的孩子,用清澈的眼睛看着我,奶声奶气地回答说:“想要,医生很酷。”
十几年前,同样的问题,一样清澈的眼睛,一样的回答。当时她得到的回应是大人的嬉笑。当年的孩子幼小的心里不禁升起疑惑,老师说医者,仁也。难道不好嘛?
小小愿望终究还是得不到兑现,她没有机会去证明好与坏。
面对眼前羞涩的孩子,我摸了摸他的头,对他说:
想要就要努力学习哦,我帮你记着啊,可不能忘记了。
他回答我说好。
高考作文话题总是绕不开医患关系,观点写了再写,素材翻了再翻。百岁仁医,见义勇为,医生被患者围攻。一旦出现热点事件,医患问题中存在的沟通理解问题和责任归咎问题就会被再拿出来说上一通。
医患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得到缓解,里面包含着刻板印象、沟通失效和社会痛点等问题。
希望新冠病毒稳定后,患者对医生能够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医患之间的距离更近一些。
我们看到的是医生的面无表情,却忘了他走过的苦行僧之路。他们需要学习多少东西才能免于自己的无知,需要多少的不断练习才能肩负起对生命的承诺,需要经过多少次犹豫才能心不惊肉不跳地拿起解剖刀切开肉体,需要怎样地自省才能在千万个病人之后免于职业性的冷静和无情。
“你陪同病人经过生命中最黯淡的时刻,你倾听垂死者最后的一声呼唤,探查他最后的一槌心跳。你开列出生证明,你在死亡证明上签字,你的脸写在婴儿初闪的瞳仁中,也写在垂死者最后的凝望里。你陪同人类走过生、老、病、死,你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啊!一个真正的医生怎能不是一个圣者!”
有的医学生上完解剖课后,饭都吃不下。
有的医生第一次看到生命的枯灯在自己的面前燃尽时伤心流泪,自愧学术不精。
这是穿上职业白装的必经之路。这也证明他们并非生来就是冷酷无情。
前不久一张医生陪新冠患者看夕阳落下的照片感动全网。27岁的医生陪同87岁的患者在返回病房过程中停留下来,一起静看落日余晖,晚霞满天。
落日余晖虽然已不如朝阳般新鲜,中日之强烈,但是在慌乱的抗疫战场中,像一束阳光照进照片背后每个人的心里,我想也应该在耄耋老人心田埋下了期待看见明日晨曦的种子。
今天看见看夕阳的老人康复出院的新闻,真好!
张文宏医生个性的表达和直爽的性格斩获了一堆自来粉,他说,每次高强度工作后他就会去看无脑、不需要用脑的肥皂剧来放松缓解。
原来,医生也有可爱的一面!
我们不能去要求所有医生与病人笑脸相对,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就决定了它是负能量的接收地这一性质,走到医院找到医生的人都是向他们倾吐难处,寻求解决之道。这是他们的职业性质和工作内容,他们不能拒绝也无法拒绝,只能选择接受。他们在自然生理反应作用下便形成了一部部没有感情的接收器。与其说这是医生自我纾解的方式,不如说是医生群体免疫的结果。
只要医生操守医德,救死扶伤,那便是尽职尽责。如果,医生能够输出额外的人文关怀,那便是职业模范,作为病人应该心怀感恩。
欢迎公众号:陈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