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曼巴笔记。
因为久坐的缘故,我的肠胃蠕动一直不是很好,思虑再三,觉得还是靠运动来促进,毕竟哪怕无效,通过锻炼也能提高身体素质。于是就上网搜索了一些可以在室内从事的运动,结果还真有。而且介绍了好几种,诸如腹部呼吸法啥的,最终在多种方法中挑选了一种看起来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学习动物用四肢走路。敲定完方法,就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时。之后就是实际行动了。
我预想这个运动应该会比较轻松,估计很难出汗,于是就额外增加了俯卧撑和跳绳。
一开始还好,除了不适应四肢着地外,其他都如预想的那样轻松。几圈下来,就发现不对经了,我开始喘气,随着圈数的增加,气息越来越不平稳,身体开始产生一股燥热感,很快就发现自己手臂很酸,终于坚持不住,我一看时间,十分钟不到。。。无奈之下只能起来走几圈调节一下再接着爬,一开始还好,可以连续爬四五圈,后面就不行了,只能一次性爬三圈,于是就开始调整节奏,爬三圈走三圈,就像长跑一样,如果你跑累了一定不要马上停在原定,因为一旦停下来你再想跑就很难了,有经验的人都会选择放慢脚步,哪怕走也比停下来好。按着这种节奏我最终坚持到三十分钟,期间多次忍不住去看手机,特别是最后的五分钟,仿佛过来好久,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度分如年。
想着,既然爬完了,那就开始俯卧撑项目把,结果就做了两下,整个人就累趴了,只能无奈放弃,继续下一个项目。最终的跳绳还是比较争气的,很快就跳完预订的一百下,当时感觉脚上还有余力,但考虑到第二天可能会走不动路,毕竟好久没有运动了,需要循序渐进,所以按耐住内心的冲动。
今早起来,发现自己的策略还是比较有效的,大腿只是有点酸,并未感到任何痛楚。
通过这次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知易行难”,有些事想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去做,往往不轻松,因为总会出现一些意外。比如我没有想过原来在地上爬也很累人,甚至比站立行走要累得多,还好自己有点“强迫症”,才得以完成。
同时,也因为自己容易高估自身体力,觉得这项运动很轻松,可以轻松完成,导致一开始没有循序渐进,很快就因为消耗过多而感到疲累,就像自己第一次跑一千米的时候,一开始就全力冲刺,结果一圈下来就乏力了,最终只能走完全程。因为对自己期望过高,所以会给自己设置过高的目标,这就导致在执行过程中一半都完不成,比如我原本计划,做20个以上的俯卧撑,结果就做了两个,说实话,这很打击人,我觉得这也是多数人容易放弃的原因,因为现实总是比预期低很多,这就导致中间会存在比较大的落差,而很多人因为接受不了这种落差,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否定自己,最终半途而废,所以我有点庆幸自己得了“强迫症”。
当然,最终能够坚持下来,还是因为过程中做出合理的调整,因为之前有过长跑失败的经验,所以我清楚不能停下,而是选择换种方式走,最终得以爬完全程。因此,我一直不鼓励大家做任务清单而是改为可选清单,就是我曾经也做过任务清单,把每件事安排的井井有条,时间拍得满满的,结果总有意外出现,最终导致未能按照计划进行,但是清单已经列出,就要做完,于是强迫自己做完,最终得不偿失,很多计划都搁浅了,因为原本很快乐的事情,结果因为需要额外花时间去做,导致我感觉很痛苦,每个人都会选择遗忘痛苦,因而久而久之我只能选择“遗忘”这些清单。就像我们背单词老是记不住一样,因为在我们看来背单词是不得已而为之,很痛苦,而大脑为了保护我们,只能选择遗忘,最终我们发现今天背了,第二天就忘了一些,过了一些时日就只能记住几个了,这不是你的记忆力不行,只是大脑希望我们快乐,所以选择遗忘这种痛苦。
总之一句话,要想克服“知易行难”,那就是在做事前,尽可能看低自己,尽可能把目标定得低一些,这样准备工作就会足一些,那么成功的概率就会大一些,如果没法做到,那最好在开始之前默念十遍:南无阿弥陀佛。
题图摄影:geralt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惊喜一刻】
知道了就去做,哪怕失败了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知道了却总不去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一次又一次地从手中溜走,然后一拍大腿,哎呀,我怎么这么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