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闻思修行”的一些理解:
1: 闻是听闻佛法,比如一些典故,佛理,法理;思是思考,比如说当听了这些佛理之后,能否转换到空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修持,因为世间法对我们影响根深蒂固,我们很难改变。
因为一直以来的教育都是让我们认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包括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体制下,所有的法理制度都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建立的,而空性理论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这也是我们初学佛之人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的,所以对于决定修佛之人来讲,之前的理论太多,也未必是件好事。尤其是这种观点的转变。
2:佛的核心是空性、自性,是向内求法,而不是向外求法,如果我们承认空性,那么我们要修持的东西就很多,也就是我们的业障是很深的,业障不消,空性难寻。所以,对于修行人这是一辈子都在追求的。
所以突然之间就理解了那一句话: 修行是一场远行,佛法无边!上段时间特意了解了一下什么是观心?
观心法门其实是我们消除业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说白了,观心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闻思修行”四个字中的“思”,观心的目的,是观业障、观空性,因为空性是很难观的,尤其是我们初学者,一直在徘徊在空性是什么的问题上。
理解了空性,再观心,就突然发现确实人是充满着深深的业障,比如傲慢心,自以为是,嫉妒等等贪嗔痴慢疑。而这些就是修佛需要调伏的,最后回归到空性的状态。
3:关于闻思与修行的关系,闻与思是前提,然后才是修与行。
我发现我们学佛初入门,闻思不足,很多佛理,法理都还没弄通,很难在修与行上下功夫,因为主观上还有疑惑,不知所以然,在修与行上怎能坚定与决心呢?如果通过闻思,道理通了,不纠结了,那剩下就是行动的问题了。
上几天听了索达吉堪布的讲座,他说心比较清净,闻思就会快,如果心不够清净,每个人根器不一样,就很难闻到空性,也很难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被业障深深的裹着,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反复出现,修行路上走了很多弯路。
他说修与行要分开来看,修就是训练,锻炼,没有一些尝试与训练,你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行动力发心真正去利益众生。
最后才是“行”,也就是行动,修持,传法等等去带动更多的人去利益众生。个人理解,这四者的修持是一个杂揉交集,螺旋上升的过程,有主次先后关系,也不完全。
4:关于佛法中的闻思修行与世间法的关系,我理解后,总结下就是:
相同点是它们在辩证关系方面是相通,世间法也需要我们来闻思修行,听闻正确的知识原理(正知),思考觉察其中的问题与关系(正觉),进行刻意练习与锻炼,并付诸实际的落地行动(正行)。
第一个不同点是本源不同,佛学的闻思是建立在自性的基础上,而世间法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物质决定意识,自性是唯心的,世间本无一物,所有的物质都是外加的,而世间法认为物质是本源。
第二个不同点是目的不同,修佛的目的是利益一切众生(他利),解脱今生,往生极乐,是用来世观看待问题!而世间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追求人类美好生活(自利),更多是用现世观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