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至21日,我跟沙盘学习小组的朋友们在道国师傅的指引下修学于南华禅寺,真是觉得三生有幸!也许真的前世与佛结缘,今世才有幸接触佛学的真谛。
说实话,来南华寺之前,对于佛学只了解甚浅,最多也只是在南怀瑾的几本书里了解到“禅”的一些理论和修禅的态度;说实话,在了解正信的佛教之前,也会受社会主流风气的影响,对佛学的宗教迷信色彩存在偏见;说实话,来南华寺之前正被许多繁琐的俗事所困扰,所以当时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静心,远离烦嚣。
出乎我所料,在南华寺生活了四天三夜之后,我身上的许多东西开始悄悄地发生变化,而我觉得这些变化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比获得的知识更令人惊喜。
下面从各方面来回顾一下此行的经历和体会。
关于南华寺
这是我第二次来南华寺,但是我丝毫不记得第一次来的情况,因为当时太小了,只知道自己来过。说道寺院,其实我觉得自己跟佛寺也是挺有缘分的,因为从小经常跟家人到处旅游、而且喜欢看佛像的缘故吧,所以无论去到什么地方,反正看到有寺院都会进去看一下佛像,不知道这“喜欢看”是不是驱使我来到这里的原因之一呢?
如果不是像我们这种在这里住的,只是随便拜拜神求福的话,恐怕都不知道南华寺其实挺大,而且有很清幽的山林和僧房。每次通过长廊走向道国师傅房间的时候,还有游览寺院后山林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念一首诗,当时只记得两句,就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现在我可以整首抄下来了:“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我觉得这首诗已经能够充分表现出我对南华寺整个环境的感觉了,而这种宁静的氛围也是我长期以来所期望的。
最后,这里很人性化的两人标间和对外开放的斋堂,真是让人住得很舒服。
回到学校之后,我以为同样依山傍水的龙洞也能给我宁静的生活,但是原来那种宁静的氛围是需要大家的默契去维持的,丰富的学校活动使得这里有的只是吵杂,而只有当大部分的人们都在睡梦中的时候,学校才会清净,也就是一天中的清晨和深夜时候。
关于作息
本来以为作息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毕竟早上4点钟起床让人听了都会担忧,特别连道国师傅都说不习惯。但是原来按规律执行之后,这样的作息时间会令我精力充沛的应付一整天的活动。在寺院的几天觉得作息时间挺好的——晚上10点前睡觉、早上4点起床、4点半早课、6点早餐、7点到8点早觉、8点半活动、11点午饭、午觉到2点、2点半活动、5点晚饭、晚饭后在活动一段时间然后睡觉。不知道是那个早觉的效果真那么神奇还是因为早课听了诵经的关系,反正早餐之前还困的,睡完7点那个觉之后就整天都精神满满的了。
从南华寺回来之后,一直在努力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努力遵循早睡早起,因为早睡,能够让我的身体在适当的时间较好地完成新陈代谢、白天的学习更有精神;早起,使我早上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从容地吃早餐和读一下书,如果还有时间早觉的话那就真是再好不过了。
关于饮食
一句“佛说‘不可以浪费’”是我一直铭记于心,也一直提醒着我,在我想作孽之前,提醒我浪费是多重的罪过。
南华寺的斋菜真是好好吃哦!以至于虽然在那里不吃荤味,但却不会迷恋荤,也让我知道原来素食也可以这么有滋有味,少吃或不吃荤其实也并不乏味,所以我回来之后吃肉也少了,更喜欢吃斋了,可能并不像出家人那样怀着“不杀生”的信念,只是想过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话说南华寺的斋菜好吃,但是吃饭的时候是挺有压力的,因为要把碗里面的每一样东西吃干净!所以就要适量的盛饭了,本来还怕吃不饱呢,后来真是宁愿饿着也不愿撑着啊,。话说在那里的第一顿早餐我是吃剩几口白粥的,真是很惭愧,后来也经过反省和惭愧,后来就再也不敢浪费了。
每顿饭的饭前饭后听师傅们念佛经就觉得原来连吃饭也是件神圣的事情,还记得师傅教我们吃饭之前默念的几句话:“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
关于早课
我们随着钟声徐徐地步入“大雄宝殿”,在十几米高的佛陀金像下面,伴着钟磬、木鱼的节律,师傅们诵经的的声音震撼人心,感觉庄严而舒缓。前所未有地亲临诵经的现场,跟着师傅们合掌、朝拜和移步,虽然站着有点累,可是精神上的融入其中则让我始终像站军姿那样直直地立在那里。经过这次才知道,原来木鱼有一种警示人们像鱼那样时刻保持警惕的作用,而诵经也起到一种警醒的作用,难怪我听完经之后那么精神。
关于礼仪
我们学习礼仪是在第二天的早上,很认真地跟师傅学习了礼佛的整套动作,但是要念的咒子就记不住了,只记得要“敬佛、法、僧”。看着师傅礼佛的动作觉得很优雅很有味道,我也喜欢做这样的动作了。幸好第二天学了礼仪,第三天早课的时候就派上很大用场了,因为第三天刚好是农历十五,早课要进行祈福仪式。而且我们跟南华寺真是好有缘,刚好遇到十五在那学佛,又修到不少福了!十五那天的善信好多啊,香火鼎盛哦!
原来正统的礼佛跟民间传统的迷信祭祀是不同的,虽然之前在五台山和国恩寺也跟着别人进行过繁复的礼佛仪式,不过那只是仪式罢了,正统的礼佛讲求的是心领神会啊。
还记得我们离开的前一天的傍晚,在昏黄的夜色下,跟着师傅诵唱“南无阿弥陀佛”,围着舍利塔绕了一圈又一圈,感觉有一种朝圣的神圣感,又有一种离别前的恋恋不舍之感,很是特别。
关于佛学
在南华寺的几天,我们大伙跟道国师傅进行了几次比较深入的讨论,探讨了关于佛学、心理学、轮回、因果报应、生死、意识等等的问题,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我们要学习“正信的佛学”。通过师傅的指点,对佛学有了新的认识,也发现了许多佛学中与心理学对应的观点,特别是佛学中“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与精神分析学中“意识、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的对应,不过佛学中的意识的研究更加深入,而且时间确实更早。
探讨了那么多问题,其中对我的生活起到确切影响的,莫过于“因果报应说”和“放下”的观点。我相信种善因得善果,所以平日会行善积德,不种恶果;我正在努力培养不执著的心态,放下身上的包袱。其实这两种说法在佛经的很多公案里都有说到,所以可以时常提醒自己,贯彻在生活中。
此行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认识了慧定禅师,也终于解除了之前看书弄不懂的关于禅修的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我没有很多的时间和毅力像禅师那样坐禅,但是我会把禅的观念融入日常的生活,时常观照自我、找准我心的位置,以禅的从容思考生活。跟慧定师傅聊天的时候,真是觉得师傅的一举一动,从说话到吃茶,都散发着禅的味道。
此行最后的一个惊喜就是走的那天早上在大雄宝殿礼佛完之后,被一个师傅带到了他们放置佛经的地方,然后他向我们推荐了好多经书,且免费馈赠给了我们每人十多本经书,真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和收获啊!突然觉得我们这趟真像取经之旅,既向师傅们探取了真经之道,也取得了一些难得的经书。
南华寺之行之后,我确实是在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的一些东西,也希望这些改变能够影响到别人,用正念影响别人,就像佛所说的:“若善男子、善女子,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而且我相信这些改变和这样的心态对于学习心理学的我们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很感谢道国师傅、慧定师傅、行湛师傅的指点,很感谢南华寺的一切人和事,很感谢同行的伙伴们,可能我们某些时候为大家带去了一些麻烦,很感谢大家的包涵,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