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需要方法,生活也需要方法,教育更是需要方法。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段时间,一门心思想学好,提高成绩,于是看到题目就做,看到知识点抓来就背诵。每天把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甚至累到精疲力尽,最终成绩并不是顶尖的好。
而那些顶尖的学生,似乎学得很轻松,他们没有埋头做那么多题目,也没有拿来就背诵,但是考试的时候试卷上的内容,都能答出来。
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差异呢?
天赋是一个方面,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方面。我相信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远远没到拼天赋的程度。
学习方法,是造成这些差异的最重要的方面。
沉浸在题海中,刷重复的题目,没有归纳总结,没有重点突破,那么刷题就变成了体力活。而一次归纳总结,再加上一次单点突破绝,这个知识点就能掌握,这就把学习变成了脑力活,不用刷太多题。
背书也是类似,拿起内容埋头就背,背的晕头转向也不一定能背下来。读一遍梳理一下逻辑顺利,再去背诵,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的事情也是这样,每天面临很多工作,怎么去做才能高效率的完成呢?
首先先梳理工作内容,其次寻找与之匹配的资源,再把工作分配到对应的资源中,这样做起来效率肯定会很高。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有逻辑有方法,有重点的去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之前的日子,我就是那个埋头苦干的人,每天把我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处理事情的效率并不高。
我得学会梳理逻辑,抓住重点,同时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方法,时间和资源去做功,而不是我不停地在转动。
比如在家务处理上,孩子玩的玩具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收拾,每个孩子的东西都要自己负责管理。我不用跟在他们屁股后面不听收拾。
其次做饭洗碗等活儿上,每个孩子要负责一部分任务。发动大孩子,带小孩子玩,给小孩子读书等。
孩子的学习上,让他们自己做计划,我设置一定的激励制度,对于完成计划的人给予奖励,让他们自己激励自动循环起来。
家务不是重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是重点,所以不要太关注家务的细枝末节。
学习上也是,具体的某一个小任务小计划做得如何不是重点,计划的合理性以及能大部分按照计划执行才是重点。
学习需要方法,生活也需要方法,教育孩子同意需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