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等了两个周末终于约上了号。
周六上午,早起,乘公交,拿号,很快听到自己的名字,一切都那么顺利。
推开门,传来旁边诊台上小孩的哭声,越往里走越紧张(很久以前看牙的后遗症,特怕医生手里拿的小钻头,声音刺耳)。
“你什么问题?”
“牙齿裂掉一小块儿”
“躺那儿,我看看”
......
好大会儿,终于看到问题所在,“你这个可能需要拍片,治疗,做个牙冠”
“嗯?严重吗,需要切掉裂的这一块儿吗?”
“严不严重不清楚,我只能给你切掉裂的部分,其他的建议你换家好一点的医院,拍片看看,我们这里看不了。”
“这不是专门的口腔科吗?看不了,那你切了我的牙之后怎么办?”
“那你要自己看吧,我只能建议你去好一点的医院。”
听到这,脑子好乱,等了两周挂上号,交了钱只是来听一句看不了?极度怀疑,我是来到了一家假医院,还是遇到了一个假医生?
02
无奈大医院距离远且号难约,权衡后还是选附近一家口腔连锁店拍了片,依然需要等待一周。
回家,公交难等,站台上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竟然感觉不到零下温度6级风的刺痛了。前面两位阿姨就这功夫闲聊起来,说着说着聚焦到看病难的话题,身后的我顿时特敏感特激动,好想添上一句“您怎知我现在的感受,感谢理解!”
你正在经历的,他人正在讨论的,看病难是一个不分年龄的话题。保不准等公交车的空挡还能聊出个友谊来。
03
朋友在外地做口腔医生,咨询建议后,庆幸还是这里的收费能够容易接受一些——尽管并不是那么有底气。
好吧,那么接下来的日子,该为我的牙齿奋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