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欠他一张电影票,是欠一句谢谢

那个日子又要来了。

单这句话,Sir相信大多数人已经反应过来——

二零零三年以后,每一个四月一号。

今年恰逢张国荣六十周年诞辰。

想必媒体缅怀的热情会更汹涌。

大银幕更不能例外。

比如香港会重映《家有喜事》,韩国会重映《纵横四海》。

而内地,我们将看到哥哥小鲜肉时期的影片——

《缘份》

坦白说——

这部电影在张国荣,梅艳芳,张曼玉,三位巨星的职业生涯,都不算出挑。

恐怕连前十都排不上。

豆瓣评分7.0

IMDb6.2

《缘份》的经典,是在电影之外。

比如——

这是张国荣张曼玉梅艳芳第一次、唯一一次同镜。

张国荣与邵氏的最后一次合作。(继《柠檬可乐》《杨过与小龙女》之后)

梅艳芳第一次获金像奖之作(女配)。

用今天的审美去评价《缘份》,当然老套——也不公平。

故事是爱情电影永恒的三人话题——

(阿梅)爱我(哥哥),我爱她(曼玉)。

而她爱不爱我,全看缘份。

为考验这段缘份,Monica(张曼玉饰)面临的“艰难选择”放在今天依然应景——

在“奔驰”和“单车”之间左右为难。

除此,还借助了人流涌动的地铁来施展缘份游戏。

这是构思的先进之处——

当时,香港地铁通车不到五年。

如何穿越拥挤的人潮,在数以十计的出入口中,找到唯一的挚爱。

20年后,梁朝伟杨千嬅张震的《地下铁》,还在玩同样的把戏。

所以,如果要用一个词评价《缘份》,Sir认为,是——

新潮,清新。

尤其在今天一堆被物质污染的爱情片中,《缘份》就像稚气未脱的少女。

它纯净得近乎童话。

爱,不讲什么心机。

一见钟情,就全部写进眼睛。

情窦初开,就做尽粉红色的迷梦。

求爱受挫,就气急败坏。

“你知不知道有一样东西可以形容你,就是电子游戏机。

谁都可以玩,而且很快就玩完了。”

舍不得放手,那就甘愿卑微到尘埃。

“我都说我什么都可以改,

你还要我怎么样”

喜怒哀乐,每一缕心思不矫作,不掩饰,赤诚地裸露给你。

遥想当年,巨星青涩时。

Sir敢打赌,在三位大神无数的银幕形象中,这样孩子气的他们,也相当罕见:

张国荣饰演普通小白领,和我们一样苦逼。

女神面前,照样只会傻傻来一句“真巧呵”。

坠入情网,完全没有偶像包袱。

吃起醋,伐开心。

“那个人是谁?”

当时张国荣才28岁。

戏里那个初入社会、老实巴交的大男孩,不也是他戏外的投射。

而当年的曼玉,婴儿肥还没有褪去,嫩得能掐出水。

刚带着港姐亚军的光环踏入影视圈。

这只是她的第二部银幕作品。

没有王家卫的圣手点拨,演技根本无从谈起。

戏里面——

只会美美地瞪着一双大眼睛,涂着太粉的腮红,看不出恋爱于她来说是苦是甜。

连忧愁,都蒙着一层糖果色的做作。

相比之下,由歌坛转战影坛的梅艳芳,倒是应付自如。

虽然这只是她真正意义的第一部电影(以前多是戏份寥寥的客串)。

舞台经验丰富的她,鬼马起来,全身都是小动作。

最出彩的,是那双活泛的大眼睛。

那是阿梅童年在荔园登台表演戏曲的印记,还未洗去。

相传,《缘份》戏外的轶事也不少。

据副导演陈嘉上透露——

一开始,邵氏头头方逸华,定的男主演是另一位当红明星。

那时哥哥还未红。

但陈嘉上与其他幕后主创,皆认为如果张曼玉是女主,那男主角,非张国荣莫属。

后来陈嘉上等为了说服邵氏高层,在公司推着白板投票。

张国荣以高于原本男主角二十倍的票数胜出。

这才有了二张的首次合作。

而最初,张曼玉饰演的女一号叫Dion。

期间哥哥一首《Monica》大火,片方为借势,才临时决定在后期将Dion改为Monica(蒙妮卡)。

电影拍着拍着,资金紧张。

那场床戏,是在张国荣太古城的旧居拍的。

记者当时还打趣他:“哗,你的房间真够罗曼蒂克,床单是粉红色的,你喜欢这种颜色?”

哥哥正色解释:“是戏中的道具来的。其实我最喜欢的是黑色,我曾想过将房间油成黑色,但风水先生说我忌黑,叫我千万不可。”

与大多港人一样,哥哥对命理敬畏拳拳可见

如今看来,《缘份》更像巨星成名前的一次珍贵的留影。

张国荣去世后,张曼玉曾在法国《电影手册》撰文怀念——

记得当我第一次见到他,我告诉自己:“这是我有生以来见过最漂亮的一张面孔!”

谁又知道,多年后,张国荣会对张曼玉说:

我非常渴望跟你再合作,但可能我已经不够英俊扮演你的情人。

我当时很震惊,我不能想像一个向来自信心十足的他会说出这样的话。

这是他们倒数第二次见面。

《缘份》也成就了张国荣与梅艳芳一段伟大友谊。

请别在意那句“如果我到了四十岁还没嫁出去,你就娶我好吗”的玩笑话。

私底下,他们更像兄妹

阿梅很怕黑,我整天和她在一起,好像兄妹一样。有时我会订两间可以打通的房间,打开房门,便可照顾对方。

2002年,在阿梅的极梦幻演唱会上,他们最后一次合作的歌。

就是《缘份》。

梅艳芳是这样介绍张国荣出场——

特别嘉宾张国荣!我生命中唯一的好朋友!

当时张国荣已患病,这是他最后一次上台献唱。

哥哥:“在这里再送给大家一首歌,我想如果不多唱这一首,大家都不会给我们离开”

阿梅:“当然了,怎会给他走。”

哥哥:“OK,那就是同一首名曲吧。多谢多谢。”

《缘份》。

(合) 你我相隔多么远

那年那天可相见

那处境可会改变

如今,因为《缘份》结缘的三人,张曼玉拿遍华语电影圈所有影后,息影。

而哥哥和阿梅,先后离世。

正如网友说的:“逝去了一个时代。”

好在,还有电影。

坦白说,Sir不是荣迷,也不一定会去大银幕再看一遍《缘份》。

“欠**一张电影票”的说法,现在也已成一句人人喊打的营销口号。

Sir不同意这种说法。

但也没必要就上纲上线到“情怀绑架”。

Sir更相信,也许这真是(少部分)粉丝的心声。

就像这位荣迷说的——

我知道,电影的上映一定会有很多人诟病,说这是收割影迷情怀的,是用逝者来骗票房的。

我当然不同意这个说法,所谓情怀不过是自己心里对哥哥的怀念感恩……

票房好了,也许会有更多的人把哥哥的电影拿来重新上映……

如果票房不够好,我也感恩,我想这是我作为一个老荣迷唯一能够为哥哥做的一点事情了。

Sir以为,大多数影迷,说“欠一张电影票时”,欠的不是票钱,是想还一句谢谢。

谢谢他们曾经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感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