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农活很忙,小学以前的记忆,不是背上小背篼,拿着镰刀割猪草,就是跟在爸妈忙碌的身后,拾谷粒麦穗,或者把刚刨出来的土豆、红苕掰开泥土装进背篓里。
除此以外,我和家里的牛羊一样散养着,每天的功课就只是吃睡玩。我的世界跟乡村里的空气一样干净而透明,一样单薄和空白。
六岁刚入学堂的我,茫然失措。没有读过幼儿园,不会握笔,认不到数字,不明白字母的发音,弄不懂横平竖直的笔画。自由散漫惯了的我,无所适从。
家在山顶,学校在山脚。每天早上,爸爸拿剥了皮的桑树条子,横在我屁股后面,押着我去上学。我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心不甘情不愿的走在路上,不明白一向慈祥温和的爸爸,为何突然就变得如此心狠而不讲情面。
山腰有一坡石梯,一阶一阶陡峭又笔直。每到此处,爸爸就会俯下身来,把我放到背上。在山路上行走颠簸晃动,就像摇篮,我挂着泪珠,却在爸爸宽厚的背上睡着了,醒来时已到学校门口。
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教室里整齐的课座椅,那么多可爱的同学,还有和蔼可亲的老师,让我忘了先前的不愿意和胆怯,高高兴兴的融入了进去。
一张白纸,从此着墨。
从一二年纪的好奇与懵懂,三四年级的茅塞顿开,到五六年纪渐入佳境。我爱上了语文课里的古诗词,爱上了数学千变万化的演算公式。
再不需要爸妈逼迫,催促,自己从内心深处就爱上了学校,爱上了学习。
下雨天,我把鞋子包好藏在怀里(到学校后再穿上),赤脚撑着一把雨伞,身披一张胶纸,毫不犹豫的冲进风雨中。
下雪天,我戴着帽子,把手揣在衣兜里,嘴里呼出白白的热气,脚踩在凝冰的泥土上,刺啦刺啦的响。天刚朦朦亮,我已在上学的路上。
书本为我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突破了逼仄瘀滞的现实对我的影响和桎梏,给我丰富自由的想象空间,把我单调平凡的世界渲染的五彩斑斓。
其实那座学校早已陈旧,外墙斑驳,石灰噗呲噗呲往下掉。教室里的水泥地板坑坑洼洼,一奔跑灰尘就飞腾起来,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明显。
可在我心目中是神圣而庄严的。当我坐在里面,听老师传授知识,世界是那样的祥和安宁。
那条泥土夹杂石头的小道,穿过了一整座大山。路边有茂密的树林,秋天满山映山红开遍。山里的石头一半嵌入土层里,一半突兀的从地面冒出来,上面长满了湿滑的青苔。还要经过茂密的庄稼地,路过长长的石板坡,踏着戚戚荒草,走过独木桥才能到学校。
可在我记忆中是快乐和有趣的过程。当我走在这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去奔赴知识之约时,内心是充盈而满足的。
六年,在时间长河里一晃而过,匆匆消失在光阴的最深处。
后来,乡里统一规划,把公路修到更平坦的山背面。学校也重建到交通更便利的新街上。后来,我有了更多更大的学校,也开始了漫长的赶路,越走越远,远得看不到故乡的一片云。
那条被废弃的上学路和整座学校,就这样被历史遗弃和忘记。它们在岁月里自生自灭,在风雨里暗自飘零,再也不法引人注意。
今天教孩子学古诗《鹅》《静夜思》,一下子就想起了我初遇它们的日子。曾经的过往就像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那路,那教室,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光阴,却依然那么清晰。
那些鞋子摩擦山石路发出的独特声响,那些薄薄的晨雾中朗朗的读书声,就那样在耳边里经久回响。
在那所学校里,我学会了最简单的做人做事道理,学会了最基础的读写常识。并从那里出发踏上了漫漫求学路、人生路。在那弯曲不平的乡间小道上,我第一次展望人生,并拥有了自己的小小梦想,渴望通过脚踏实地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观赏更远处的风景。
而我一生中守时、自律、坚韧、爱学习的好习惯是在那儿定型的,对文字的偏好也是在那时落锤定音的。我一直所追求的明亮干净的心境,原来就是故乡蓝天白云投射到波心的情形。
曾经熟悉的路和小学校,虽然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却隐藏我的心里,时时生根发芽。
在快被我遗忘的时候就冒出枝叶,提醒自己,我是从这里出发的,不要忘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