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一个战友的影响,我开始了硬笔书法的练习,买一本练习册,然后打卡100天,如果100天打卡没有缺席,学费全额退还。每次两面,一面是控笔练习,另一面一般是练习三个汉字,每次练习前看完一段小视频,讲解每个字的研习关键点,通常整个练习过程需要一个多小时。
此前我自己断断续续的也练习过一些时间,但是总是没能坚持下来,或尝试了一段时间后就停止了,很感谢这位战友,他的持续输出影响了我,用这个方法倒逼自己练习,效果确实还不错,不知不觉的已经21天了,虽然那最初的兴奋在开始渐渐消退,但是对字的理解变得丰富起来。其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口诀,“找好参照物,看好高和低;横要倾斜,竖要垂直;撇捺要舒展对称;折要方,转要圆”,老师把这个称作“练字精要”。
每次练字中,我常常会遇到很多个瞬间,当我看一个字,看的时间越久,越会有这种感觉:这个字越看越不像了,事实上它当然还是这个字,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你看的时间越久,关注的就是组成这个字的要素,而我们平时认字时,看的是这个字的整体形态,它是各个要素合成的一个类似于事件的东西。当你把要素看得越清楚的时候,事件往往就越不清楚。有个哲学家说:我们看世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瞪着眼”看,一种是“眯着眼”看,“瞪着眼”看的是要素和细节,而“眯着眼”看的是事件和整体。既要关注局部的细节,也要关注整体的结构,练字和做事是一个道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