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ET和POST
- GET
获取资源
当前网络请求中,绝大部分使用的是 GET 方法。
- POST
传输实体主体
POST 主要用来传输数据,而 GET 主要用来获取资源。
- 区别
- GET 和 POST 的请求都能使用额外的参数,但是 GET 的参数是以查询字符串出现在 URL 中,而 POST 的参数存储在实体主体中。不能因为 POST 参数存储在实体主体中就认为它的安全性更高,因为照样可以通过一些抓包工具(Fiddler)查看。
因为 URL 只支持 ASCII 码,因此 GET 的参数中如果存在中文等字符就需要先进行编码。例如中文
会转换为%E4%B8%AD%E6%96%87
,而空格会转换为%20
。POST 参数支持标准字符集。
GET /test/demo_form.asp?name1=value1&name2=value2 HTTP/1.1
POST /test/demo_form.asp HTTP/1.1
Host: w3schools.com
name1=value1&name2=value2
- GET 方法是安全的,而 POST 却不是,因为 POST 的目的是传送实体主体内容,这个内容可能是用户上传的表单数据,上传成功之后,服务器可能把这个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因此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
2. Cookies
- 用途
- 会话状态管理(如用户登录状态、购物车、游戏分数或其它需要记录的信息)
- 个性化设置(如用户自定义设置、主题等)
- 浏览器行为跟踪(如跟踪分析用户行为等)
- 创建过程
服务器发送的响应报文包含 Set-Cookie 首部字段,客户端得到响应报文后把 Cookie 内容保存到浏览器中。
HTTP/1.0 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Set-Cookie: yummy_cookie=choco
Set-Cookie: tasty_cookie=strawberry
[page content]
客户端之后对同一个服务器发送请求时,会从浏览器中取出 Cookie 信息并通过 Cookie 请求首部字段发送给服务器。
GET /sample_page.html HTTP/1.1
Host: www.example.org
Cookie: yummy_cookie=choco; tasty_cookie=strawberry
- 分类
会话期 Cookie:浏览器关闭之后它会被自动删除,也就是说它仅在会话期内有效。
持久性 Cookie:指定过期时间(Expires)或有效期(max-age)之后就成为了持久性的 Cookie
Set-Cookie: id=a3fWa; Expires=Wed, 21 Oct 2015 07:28:00 GMT;
- 作用域
Domain 标识指定了哪些主机可以接受 Cookie。如果不指定,默认为当前文档的主机(不包含子域名)。如果指定了 Domain,则一般包含子域名。例如,如果设置 Domain=mozilla.org,则 Cookie 也包含在子域名中(如 developer.mozilla.org)。
Path 标识指定了主机下的哪些路径可以接受 Cookie(该 URL 路径必须存在于请求 URL 中)。以字符 %x2F ("/") 作为路径分隔符,子路径也会被匹配。例如,设置 Path=/docs,则以下地址都会匹配:
/docs
/docs/Web/
/docs/Web/HTTP
- JavaScript
浏览器通过 document.cookie 属性可创建新的 Cookie,也可通过该属性访问非 HttpOnly 标记的 Cookie。
document.cookie = "yummy_cookie=choco";
document.cookie = "tasty_cookie=strawberry";
console.log(document.cookie);
- HttpOnly
标记为 HttpOnly 的 Cookie 不能被 JavaScript 脚本调用。跨站脚本攻击 (XSS) 常常使用 JavaScript 的 document.cookie API 窃取用户的 Cookie 信息,因此使用 HttpOnly 标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XSS 攻击。
Set-Cookie: id=a3fWa; Expires=Wed, 21 Oct 2015 07:28:00 GMT; Secure; HttpOnly
- Secure
标记为 Secure 的 Cookie 只能通过被 HTTPS 协议加密过的请求发送给服务端。但即便设置了 Secure 标记,敏感信息也不应该通过 Cookie 传输,因为 Cookie 有其固有的不安全性,Secure 标记也无法提供确实的安全保障。 - Session
除了可以将用户信息通过 Cookie 存储在用户浏览器中,也可以利用 Session 存储在服务器端,存储在服务器端的信息更加安全。
Session 可以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文件、数据库或者内存中。也可以将 Session 存储在 Redis 这种内存型数据库中,效率会更高。
使用 Session 维护用户登录状态的过程如下:
- 用户进行登录时,用户提交包含用户名和密码的表单,放入 HTTP 请求报文中;
- 服务器验证该用户名和密码,如果正确则把用户信息存储到 Redis 中,它在 Redis 中的 Key 称为 Session ID;
- 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报文的 Set-Cookie 首部字段包含了这个 Session ID,客户端收到响应报文之后将该 Cookie 值存入浏览器中;
- 客户端之后对同一个服务器进行请求时会包含该 Cookie 值,服务器收到之后提取出 Session ID,从 Redis 中取出用户信息,继续之前的业务操作。
应该注意 Session ID 的安全性问题,不能让它被恶意攻击者轻易获取,那么就不能产生一个容易被猜到的 Session ID 值。此外,还需要经常重新生成 Session ID。在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场景下,例如转账等操作,除了使用 Session 管理用户状态之外,还需要对用户进行重新验证,比如重新输入密码,或者使用短信验证码等方式。
- 浏览器禁用Cookie
此时无法使用 Cookie 来保存用户信息,只能使用 Session。除此之外,不能再将 Session ID 存放到 Cookie 中,而是使用 URL 重写技术,将 Session ID 作为 URL 的参数进行传递。 - Cookie与Session的选择
- Cookie 只能存储 ASCII 码字符串,而 Session 则可以存储任何类型的数据,因此在考虑数据复杂性时首选 Session;
- Cookie 存储在浏览器中,容易被恶意查看。如果非要将一些隐私数据存在 Cookie 中,可以将 Cookie 值进行加密,然后在服务器进行解密;
- 对于大型网站,如果用户所有的信息都存储在 Session 中,那么开销是非常大的,因此不建议将所有的用户信息都存储到 Session 中。
3. 缓存--Expires 和 max-age 的区别
Expires和max-age都可以用来指定文档的过期时间,但是二者有一些细微差别。
- Expires在HTTP/1.0中已经定义,Cache-Control:max-age在HTTP/1.1中才有定义,为了向下兼容,仅使用max-age不够;
- Expires指定一个绝对的过期时间(GMT格式),这么做会导致至少2个问题1)客户端和服务器时间不同步导致Expires的配置出现问题 2)很容易在配置后忘记具体的过期时间,导致过期来临出现浪涌现象;
- max-age 指定的是从文档被访问后的存活时间,这个时间是个相对值(比如:3600s),相对的是文档第一次被请求时服务器记录的Request_time(请求时间)
- Expires指定的时间可以是相对文件的最后访问时间(Atime)或者修改时间(MTime),而max-age相对对的是文档的请求时间(Atime)
- 在Apache中,max-age是根据Expires的时间来计算出来的max-age = expires- request_time:(mod_expires.c)
如果响应包括Expires头和max-age指令, 则max-age指令会覆盖Expires头。
4. 连接管理
短连接:如果每进行一次 HTTP 通信就要新建一个 TCP 连接。
当浏览器访问一个包含多张图片的 HTML 页面时,除了请求访问的 HTML 页面资源,还会请求图片资源。如果每进行一次 HTTP 通信就要新建一个 TCP 连接,那么开销会很大。
长连接:只需要建立一次 TCP 连接就能进行多次 HTTP 通信。
- 从 HTTP/1.1 开始默认是长连接的,如果要断开连接,需要由客户端或者服务器端提出断开,使用
Connection : close
; - 在 HTTP/1.1 之前默认是短连接的,如果需要使用长连接,则使用
Connection : Keep-Alive
。
流水线:在同一条长连接上连续发出请求,而不用等待响应返回,这样可以减少延迟。
5. HTTPS
HTTP 有以下安全性问题:
- 使用明文进行通信,内容可能会被窃听;
- 不验证通信方的身份,通信方的身份有可能遭遇伪装;
- 无法证明报文的完整性,报文有可能遭篡改。
HTTPS 并不是新协议,而是让 HTTP 先和 SSL(Secure Sockets Layer)通信,再由 SSL 和 TCP 通信,也就是说 HTTPS 使用了隧道进行通信。
通过使用 SSL,HTTPS 具有了加密(防窃听)、认证(防伪装)和完整性保护(防篡改)。
加密方式:HTTPS 采用混合的加密机制,使用非对称密钥加密用于传输对称密钥来保证传输过程的安全性,之后使用对称密钥加密进行通信来保证通信过程的效率。
HTTP/1.1 的首部带有大量信息,而且每次都要重复发送。
HTTP/2.0 要求客户端和服务器同时维护和更新一个包含之前见过的首部字段表,从而避免了重复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