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一天过,生命也不断地在被爱与爱中度过。我爱所有和我接触过的人,只是因接触的多少而为之付出的关爱也有多有少。
让父母感受我的爱,不能日日陪伴,却能电话不断,依然充当他们感情的纽带。母亲生日了,提前打电话告诉父亲:“我不请假回家了,但请您给妈妈做顿好吃的,那一天,别让我妈干活。”此时电话那端总会传来父亲憨憨的笑,嘴里不断应着:“中、中、中”。同样,父亲生日时提醒母亲给父亲煮几个鸡蛋,虽然知道母亲不会忘记,但我是女儿,这鸡蛋里也有我的心意。“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这话多么老套,但却如爱情般经久不衰,并愈呼愈浓、愈喊愈亲切,是因为岁月让其越来越沉,深入骨髓。放假了,在爸爸妈妈家带着孩子住几天,开始查看父母衣食住行中的不足。衣服衣柜替其重新整理、角角落落帮其重新打扫。整完了所有,还觉得父母少了些东西,睡了几十年的大床需换张新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还缺张婚纱照。问爸爸妈妈意见,妈妈不同意,怕花钱;爸爸很高兴,满口应允;“行、行、行!”
让老公体会我的爱,也许在老公眼中、心里,我是个正宗的火辣女伴,但我个人觉得自己也不乏温柔。老公工作很忙,我表面上有时要埋怨几句,但内心对他充满了心疼,心疼的感觉随着和他相伴时日的增长越来越重。虽然我很忙很累,但我总会时而边给他按摩肩头边对老公说说我最真实的感觉,此时的老公总会默默听着我的诉说。
孩子绕膝,是我假期里、闲暇时的一种享受,孩子的打打闹闹、说说笑笑,无疑都是我的精神调料,“妈妈去哪儿我去哪儿!”是孩子对我最大的赞同。
感觉生活单调无味时,约上闺蜜、好友寻找点乐子,吃饭、疯跑,宣泄一下内心的烦闷。感觉空虚时看看书,再和好看书的好友聊聊书中人物、作者生平、思想。朋友间的爱如情人梅,酸酸甜甜。
我的恩师们像父母,也像忘年交的挚友,对我无所求,并不断地关心我,给予我帮助。 还有年长我23岁的世交老兄,专注于对长垣文化的研究,提兜野菜到老兄家串门吃饭从不客气,老兄说话也从不保留——一点儿没有官场的那种深沉。前两年老兄一直研究《黄帝内经》,这段时间,老兄又研究起了《奇门遁甲》。我对他们充满的永远是感激。稍有闲暇,或打电话,或登门拜访,他们曾帮过我,虽然在别人看来,那很不值得一提。
我的交往与功利无关,这种君子之交轻松自在。
让爱不缺位,人生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