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关于题目,只是用来拉高逼格的……)
这篇影评大概会有一些反智主义的倾向,说是影评,只当是一篇小学生的观后感,水平几何便不必苛求了。
一群人为了教育的理想来到了偏远的青藏地区(约略是),这里喝的水需要用驴从二十里以外的地方拉回来,普通人初次来了还会有高原反应。
他们都自称是为了教育的理想,校长经常说应该有教无类,他们自诩为知识分子,所以他们从来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出钱养驴,他们便编造了一个“吕得水”的老师,养驴的钱确是有了,他们每个人也多了一个小金库。但是来到这个偏远山区,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虽然是为了理想而来,但还是在一些地方需要钱的嘛,虽然他们一开始就立下规矩“专款专用”!
在他们看来,他们是来拯救这个愚昧的乡村的,是来济世的!所以他们别人高那么一点点,更何况一头驴,所以当驴棚着火的时候,他们觉得可以不救,因为毕竟人要喝水、要洗澡的。所以年幼的孙佳爆发了,在她的认知里,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但是在大人的眼里,毕竟我们是为了拯救农村的教育,大行自然不拘细谨。
舞台剧的发展是需要冲突的,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相对稳定的剧情要继续往前走,自然得有外力的介入,于是教育部的特派员来了。
第一次高潮开始了……
避免剧透,不讲剧情内容。为了弥补一个谎言,你不得不跟上更多的谎言。于是,便有了真的驴得水老师。他们没有问他是否愿意,他们也没有问他需要具体做些什么,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只是觉得,我来到里不就是为了教育你们吗,这么一个忙你为什么不帮!甚至于最后因一个照相的问题,他们觉得“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讲道理呢?”于是在默认与沉默当中,一曼老师成了一个工具,尽管这是她自愿的。但是校长觉得这并不不妥,或者他觉得不妥但是觉得至少可以解决问题。四人的团队(伙)开始出现裂痕……
这当中有谁错了?一曼老师大抵没错,这本来就是个人的事情。
“驴得水”老师说“我们算什么?”文化人觉得,我们只是单纯地睡了觉而已……而在他眼里却是无比神圣,大抵觉得这只是恋人才会有的吧?某种意义上讲,这算是一种文化冲突。但是学校的老师本身觉得并没有什么,毕竟他们不开化嘛!
倘若剧情如此下去便结束了,自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慈善家也希望自己的善心能够真正地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实话福祉,于是有了电影的第二次高潮……叠起……
“哪怕住上半年也要等到吕得水老师”,美国人总是一根筋,希望看到自己的成果,最后却只得出了“incredible China”的感叹。这个部分大概是全剧最为精华或者说戏剧冲突最为激烈的部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立场,不同的道德标准,最后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年轻的孙佳,也是唯一一个对这个世界抱有美好印象的人,希望通过现代社会通行的方式进行自我救济,她仍然相信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而她父亲已然没有了回头路可走,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在孙校长觉得,如果事情被揭发,那么他做不了校长,他的教育救国的理想也就不复存在。而从影片最后的结局看,合我个人觉得怕是撒谎得久了,孙校长自己也不知了真假。而更大的问题是,这个时候所有的一切根本不在他可以控制的范围了。
另外一个戏份,周铁男老师……论及演技,这部片子他当排第二。客观的讲,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他可以成为了一个好人。即使愤世嫉俗,但在他眼里公道还是可以有的,至少在那颗子弹从脸旁划过之前是这样的。狂喜与大悲,最后的无奈,而成为坏人(姑且这样讲吧,即使我觉得特派员也算不上什么坏人)的附庸,甚至于比原来的魁山老师还要积极。阿德诺尔说“奥期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因为人性的恶是一个正常的人从来都无法想象的,所以即使是一曼老师面临被强暴的危险,他最后也是保持沉默,前后对比反差之大,令人咋舌,但是也都在情理之中。
极度的自卑到最后恶性的膨胀,铜匠把握的这个角色应该也算是恰如其分。他的世界本来很简单,大概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应该是他本来的追求。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居然咬了他的耳朵,有一个人告诉他有教无类……文化的激荡使他迷失了,在他觉得都是那个女人的错。于是衣衫褴褛的铜匠变成了身披貂皮大裳的“吕得水”老师。甚至于最后忘了自己到底是谁,以至于即使最后已经死了,但是听一个压根儿他可能完全没有听过的国家他也会不顾一切的爬起来。
………………………………
(省略号的部分是因为懒,不想写了)
其实回过头来,看这部影片,有谁真的错了吗?好像没有!但是谁都没有错吗?好像谁都有错!对于生活在高原的人而言,现代学校、现代的老师,都是闯入者,因为他们找不到理由为什么需要这些?或许他们的生活就是“放羊、挣钱、娶妻、生娃、放羊”,这是他们本来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于他们而言对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说这样生活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快乐的,那他们到学校的意义在那里?这也是为什么学校里的学生会越来越少。
而几位带着理想来到高原的老师,他们是高高在上的施予者。他们代表着先进,代表者文明,所以他们大可以拍着你的肩膀说“有教无类”,所以你们需要学习,需要到我们这里学习。可是这里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并不理会,更不能理解。毕竟他们是来教育你们的,所以为什么魁山老师最后会变得疯狂,不是因为一曼的背叛,而是因为你居然会跟一铜匠……
影片的中间那句“凭什么用你的道德标准,来绑架我的利益”,这大概算是这部剧的点睛之笔。不仅仅是针对于几位老师之间利益分配的冲突,外来的老师与当地人用这句话其实也是如此。上帝为了阻止人类造巴别塔,便使得人们言说不同的语言。而如今世界一体,语言互通,然而巴别塔式的悲剧并未终结。
——2016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