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先哲苏格拉底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他擅长用“提问的”,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己解决问题。教育是一场关于爱与启发的人类活动,不是灌输和强加。
幼儿的学习也是一个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实践来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积极的探索、尝试,不断发现新问题,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探索能力、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实践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幼儿多实践、多思考。
在绘画实践活动中,幼儿会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植物特征画出来,也会大胆想象并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老师也会给孩子提供材料让他们自由创作。比如:有的孩子发现了蒲公英,就会拿着小铲子挖几颗土放在花盆里;有的孩子发现了各种颜色的花、叶子,就会拿着小镊子去夹叶子;有的孩子看到了许多小昆虫就会拿出放大镜观察......
幼儿期是科学探索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了解周围世界,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及现象间的联系,并乐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教师应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指导幼儿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不能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不断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孩子的动手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不要限制孩子的能力,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在活动中,我经常发现有的幼儿做事前先思考、计划,然后再动手。比如:在搭建城堡的时候,会先画好自己的设计图,玩拼图时,孩子们先想好了要拼什么形状,然后再用积木来摆出各种形状。有的孩子喜欢用不同颜色的积木来摆图案,如:蓝色的积木摆出了一个大月亮、黄色的积木摆出了太阳、绿色的积木摆出了小草。他们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家长要做的就是对幼儿进行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有信心去尝试、去探索。同时我也会经常向家长介绍一些好方法,如:教孩子把一件事情分步骤去做、鼓励孩子多探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