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是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之第三个。在观察,感受之后,要说出我们的需要。
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看到你今天又没打扫房间(观察),我很生气(感受),因为你太懒了(外归因)。”类似这样的说辞几乎是本能反应,换个说法更常见,“你不收拾房间让我很生气”,总之,我生气是你之错。
感受的背后是需要。需要得到满足时带来的感受是愉悦,满足,开心,反之则是伤心,难过,失望,生气等感受。
真相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感受(情绪)负责。特别是在有不好情绪时,不向内看而指责他人,就是认知失调,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的理论。
顺便,再复习一下他提出的著名法则:世界之十由发生的事情而定,之九十由你对发生的事情的反应而定,反应就是你对事情的解读之后带来的情绪(感受),愤怒时指天骂地砸桌子撂板凳手撕一切,是认知失调,是不负责任,是自我毁灭。
但不是说不可以有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允许它正视它,然后去关注其背后的需要。对自己适用,对他人亦然。
不被自己的情绪淹没而是关注自己情绪背后的需要是否被满足,不受他人的情绪影响而是去关注他人情绪背后有什么样的需要,我们便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更彰显了悲悯和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