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朋友在微信里转发《老师到底可以有多坏》的文章,并配上了这么一段评论:中国的教师们都不是高素质人才而是被选拔刷下来的一拨人。我们在童年、青少年遇到一两个极品老师,这些老师总是以“为了你好”的名号,对孩子们进行语言暴力,更有甚者,是真的实施暴力。小时候不懂,现在觉得可笑,“为了孩子”为什么要恶语相向?
单就极品老师的评论我是双手赞成,但对否认整个教师群体的言论,本人实在不敢苟同。
先说说极品老师吧。
在我上小初高的时候,老师打学生体罚学生,是很常见的事情,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是老师教鞭下的常客,所以很多对老师不好的印象大多发生在那个阶段。
所幸,我一直没有被老师抽打的经历,所以这方面的心理阴影面积不大。
倒是大学有件事,我至今难忘。
上大学那会,我在中文系,上的是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还有很多在我看来很牛X的中文课,因为对文学的热爱,所以我对我的专业课老师无限仰望,觉得他们肯定是文采飞扬,博古通今,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有次,我拿着我写的东西,去给我的一个文学老师看,看的目的无非是,自己写得怎么样,以后该怎么努力。当时那个老师,看也没有看,就说:“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整这些都没用”。就这么一句话,把我的文学梦击得粉碎,四年的大学生涯,再也没有激情高涨得写这写那,把自己对文学的所有幻想,都放在了日记中。
当时没有怀疑过我的老师,他是专业的,再加上固有的“老师是经验之谈”的思维模式,让我觉得是我自己出了错,是我自己写得不好。现在想来,那个老师,不仅态度欠佳,就连素质也得打一个问号。
现在我也当了老师,我也有学生,看着学生那些单纯、渴求知识的目光,不要说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就连一些负能量的话,都是万万不敢说的。他们青春、阳光、有活力,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追求,正处于建三观的好时候。此时,你作为一个言传身教的老师,不身正为范,不以身作则,能对得起那一方讲台吗?
另外,我想不通的一点是,你一个老师,跟学生能有多大的仇,或者有多大的不满,非要通过简单、暴力、直接的言语来解决问题?而且教师的身份摆在那里,你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有可能都对学生产生毕生的影响,难以磨灭的影响。
2
再来看看,《老师到底可以有多坏》里面举的一些老师对待学生的例子:
看到一个小学班主任的言论,她说:摧毁一个孩子只需要不搭理他,三次打招呼不理他就足够,他再也抬不起头来。
让一个孩子自闭也很简单,只需要当着全班狠狠地批评他就行了。
看了这些,谁人都会后背发凉。
这些跟学生过不去的老师,着实是德行有问题,公然伤害,且不知道自己言行的杀伤力有多大,有多久。
一个成人,他会理性地思考,你对他的伤害和打击,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自行化解。但孩子们不同,他们太小,不会将信息加以过滤,好的坏的,他们照单全收,最后的结果,就是一颗创伤难平的心。这种情况下,有的小孩抑郁,有的小孩自闭,甚至还有小孩,通过轻生来获得解脱。
这些都是教师只图自己的一时之快所酿成的恶劣后果。
不要说教师,目前的很多校长也是打着知识分子的旗号,公然凌辱学生,所以我们看到,时不时就有某某学校的校长猥亵学生的新闻登了头条,多么匪夷所思!这是知识分子的悲哀,也是教育队伍里的毒疮。
正是这么一小撮人的存在,让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教育工作者。
3
再回到文前的评论,中国的教师们都不是高素质人才而是被选拔刷下来的一拨人。这话言过其实了。
这句话,也是很多人对教师职业固有偏见的真实写照。他们认为,选择当老师是别无选择之后的选择,这可能与我们从小到大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工种就是教师有着莫大的关系,尤其是那些有着童年创伤的朋友,对待教师更是嗤之以鼻。
这是一叶障目。
拿我的研究生导师来说,很多老师海外毕业,学贯中西,无论是学识,还是品行,都令人尊敬,是社会精英的典范。我后来也做过非教育系统的央级媒体工作,并没有觉得和我有工作关系的上级或同事比我那些导师有高明之处,也没也觉得他们的素质是拉开了层次的。
再有,很多思想家、哲学家,本身就是教育家,他们都在辅助学生学习,比如苏格拉底,比如亚里士多德,再比如夸美纽斯、荣格等。如果你觉得这些例子有些浮夸,那我们再看看国内,近有钱钟书,现有于丹,你能说他们不是高素质人才吗?你能说他们是没有别的去处才选择去做学问去教育学生的吗?
一些人本来就喜欢学问,而且在做学问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后来到学校任教继续做学问是很自然的职业选择,能说这是被社会选拔剩下的一拨人吗?
对教师群体素质论的人,大抵是用自己狭小的经验来否定整个行业,否定整个教育工作,只是拿个别典型来衡量,这既不符合逻辑,也不尊重事实。
任何行业都有三观不正的人,这是普遍存在的事实,教师行业亦是如此;一个人的好坏是品行的问题,而不是其职业所决定的,教师群体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的品不行,他在任何行业都会兴风作浪,只不过教师群体里的那些作风不良的个体被大众所知,并将教师群体的糟点放大,继而让人误以为教师们都不好了。
最后还是回归到辩证地看问题上来。辩证地思考,莫要以偏概全,是我对教师群体素质论回应的核心观点。
文末,我再抒发一下我对教师教育的一点看法,我认为,教育本身是家庭、社会、学校等协同培养个体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灌输知识的,而是在协助学生学习知识,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知识并不是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教育者更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
ps:1.昨天看到朋友对《老师到底可以有多坏》的评论,我有感而发,写了这一篇,差不多两个小时完笔,但没有排版,没有放进素材库,就去和学生座谈了,回来已是九点半,公寓里没有拉网线,没有办法进展剩余的工作,只好今早到办公室把剩下的补上,希望今天推送出来,文章的热度还没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