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人会有“偏见”,人为的为人贴上标签。大城市的人怎样、小县城的人怎样;位高权重的人怎么样、人微言轻的人怎么样;坐头等舱游欧洲的人怎样、绿皮车徒步环游中国的人怎样;在“北京亮”喝酒的人怎样、赤膊在北京的夏夜撸串的人怎样;喝下午茶的贵妇怎样、蹭热点的网红怎样;跳广场舞的大妈怎样、杨丽萍怎样......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样。
但是当我与一些人中翘楚有缘相见并交往以后,我深刻地体会到那些让我们敬仰的、崇拜的、想要亲近的人,往往是可以超越这个时代、所处的空间的并且标签模糊的,他们是那样的让你难忘,言传身教着影响着我们的未来。最好的头等舱休息厅也没有自家客厅高级,再优秀的人也没有自己的挚友亲切。
现在只能去唐诗宋词里找寻一种情绪叫“离愁别绪”。在这个时代是比钻石还珍贵。但我们和亦师亦友的人依依惜别,内心的那种不舍让自己“甘之如饴”。我们迷恋这种超越亲情和爱情的第三种感情。没有任何坚不可摧的连接点,但是就是无坚不摧。这还不让人感恩吗?快要溢出的饱满的情绪真的想投射到可以做慈善的地方。为什么没人问我“你幸福吗”,我马上就可以回答你,毫不犹豫。
他说:
要对一个人好,不讲回报。
要调整心态,积极去做,不要焦虑。
一生弹指一挥,要看开。
不说硬话,不干软事。
要照顾好爱人,把生活过好。
尽量多帮人。
虽然说的都是浅显易懂的话,但是我就是觉得非常顺耳,可以给我温暖并为我擦亮未来的路。这感受非常奇妙也让我心怀感恩。生活真是不断的为我们打开窗看到不同的风景。
对比最近遇到的奇葩的事情,真是冰火两重天。有身边夫妻反睦的闹的很“王宝强”。占领“朋友圈”的高地对自己的爱人口诛笔伐,家丑不可外扬但是有的人就是巴不得永远做别人生活的主角。像个巨婴一样等待着“大人”们的关心和抚慰。哪怕是受了奇耻大辱,又怎么样?首先应该先找自己的问题,其次考虑如何止损,最后才是去喝的酩酊大醉,还得保证醉后不发朋友圈。这是现代社会的“论语”。
开始关注养身、养心、养颜(以后简称“三养运动”)以后,生活就变得逐渐规律起来。我手机的屏保是自己设置的时间表。经常被老公嘲讽,就那个胖姑娘和我很像。我嗤之以鼻。虽然我没有做到严格按照时间表活着,起码在我无所事事的时候,我不会选择恐惧,就按照当下的计划实施就好,我遵守的“心安理得”。计划不要那么高远,就安于完成一点点就好。按照罗胖的说法,长期注意,时间是可以有它的变量的。也许未来我也可以做网红,全职主妇的网红,都说不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