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回老家,得知弟媳因为和弟弟生气吵架,已经回娘家一周了。弟弟今年三十多岁了,属于大龄剩男,先前相了几个姑娘,都没成。几个月前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离异的、带着一个小姑娘的女人,聊了一段时间,聊出了好感。在他的热情追求下,女人答应嫁给他,他才结束了长期的单身生活。十月份两个人结了婚。共同生活后,两个人吵吵闹闹,摩擦不断,弟媳赌气回家已经两次了,都被弟弟和婶子接了回来。这次是第三次回娘家了。叔叔婶子担心好不容易组成的家散了,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心想着把儿媳妇接回来。弟弟在外打工没时间,又不肯去,婶子不好意思再去了,只得四叔亲自出马去接。今天一大早四叔打了车到了儿媳妇家,好不容易说好了,儿媳妇答应回来,他急忙打来电话让家里人去接,丈夫自告奋勇,开了车去接弟媳。
二
弟媳接回来,我和她坐在炕上,听她吐槽。她说弟弟结婚后外出打工,出门的时候没有给她留零花钱。赚了钱开了支,也没有和她说,还是自己说去买衣服,他从微信转过来两千块钱,她顺便问了他工资的事。他说一共赚了七千块钱,两千块钱给了她;两千块钱给了妈,让妈还结婚欠下的两万块钱的外债;自己留下三千块钱用。她一听就生气了,结婚前说好了不担债务,为什么给婆婆钱,这不还是让自己还钱吗?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自己留下三千块钱又算怎么一回事?丈夫赚了钱应该由媳妇支配呀!怎么能不和自己商量,私下里就把钱分了呢?这不是不把她放在眼里吗?新婚夫妻刚刚生活在一起,打架生气是难免的,他们俩个刚闹了点矛盾,丈夫就到父母那里倒苦水,发脾气,把父母卷进来。婆婆心疼儿子,劝媳妇说儿子还是个孩子,让她让着点。她气不过,凭什么让自己让呀?这不是明显偏袒儿子吗?都多大岁数了,还拿孩子看,如果是孩子别娶媳妇呀?她说丈夫除了会个焊工,家里啥活也不会干,什么事都靠父母,修修补补的,总是找别人,自己也不学着干,看着都憋气,和两个堂哥(我丈夫和三叔的儿子)没法比。丈夫还抱怨别人结个婚都欢欢喜喜的,他结个婚都抑郁了,说她和别人有说有笑的,就和他没话说,他一说话,能把人噎个死,还说啥。
三
我一边听着,一边寻思,弟媳和弟弟是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个人,他们结婚没有多少感情基础,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属于典型的女强男弱的结合,生活在一起不打架生气才怪呢。弟媳的父母早年离异,她跟着父亲一起生活,是家里的老大,小学毕业,刚开始在饭店打工,后来自己开过一段时间的餐馆。和一个东北的小伙子自由恋爱结了婚,生下孩子六个月后就离了婚,一个人带孩子在娘家过了八年。她开朗活泼,喜欢和人交往,爱抽烟喝酒,有女汉子之风,性格急躁火爆,独立好强有主见。弟弟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饮食起居都由妈妈照顾,并把这种照顾视为理所当然。只是到近几年才学了点焊工技术,偶尔外出打工赚点钱。他脾气倔强,心眼小,说话爱吹嘘。一般人都是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弟弟更是这样,一不顺自己的心意,就在叔叔婶婶面前毫不顾忌地耍,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控制情绪的能力很差。
家庭是道场。两个人生活背景不同,脾气秉性不同,朝夕相处,磕磕碰碰是必然的。一路走来,有的家庭分崩离析,有的家庭其乐融融,区别在于出现问题时对待问题的心不同。
四
有人“争罪”,有人“争理”。“争罪”是出了问题是我的责任,是我不对,才使事情这样,才让人生气。“争理”是推卸责任:是因为别人才导致事情这样的,与自己无关,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甚至还要横加责难。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理越争越薄,理争胜了,情就没了。一“争理”,就掉进怨、恨、恼、怒、烦的黑泥潭,不仅自己身心俱疲,还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伤害。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管对人对己,碰到事情的时候,首先从自己方面找原因,拿镜子照照自己哪里出了毛病,哪里做得不好。夫妻都认自己的不是,找对方的好处,哪里还有气可生,有架可吵。
有人忍让,有人抱怨。“遇事尽怨人,你对吗?他烦你,他看不上你,你心里会不好受。反过来,你要烦他,他心里能好受吗?”“怨人是苦海”,越是怨人,心里就越难过,怨气有毒,一旦存在心里,不是生病,就是招祸。外指外怨,不仅于事无补,伤了别人,更伤害了自己。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夫妻闹了矛盾,若能反省,找到自己的错处,自然不会心存怨气。碰到事情,找自己的毛病,看自己错没错,拿人心来比自心。多多改变自己,多多批评自己,才能互谅互让,增进夫妻感情。
有人包容有人分别。分别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很多人拿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和别人比,不是不如别人有钱、有本事,就是不如人家会说话办事。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容人者才能被人所容,我们要多发现对方的长处和优点,对缺点多加包容和谅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你挑剔别人,别人也会挑剔你,你看着别人不顺眼,别人看你也不顺眼。如果夫妻间总是比来比去,挑不是,看不足,天天打架生气,日子过得下去吗?
五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结婚的目的是为了两个人互相扶助过日子,而不是为了打架生气。互敬互爱是夫妻相处之道,争理、抱怨、比较分别只能产生矛盾,让夫妻感情渐行渐远。家和万事兴,婚姻是一场修行,夫妻间懂得尊重包容关爱,上可让父母安心,下可为孩子树立榜样,更可以圆满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