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能改变现状的,
只有自己本身。
~ 伊曼努尔.康德 ~
超过二十年的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并没有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好,反而让学生的学习更浅碟化,教师的教学更高效灌输化。这是因为许多教师迷失于酷炫互动的科技中,学生在多媒体刺激下变得越来越难以沉静地学习、深度地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不理解信息化教学的真实内涵,因而带着旧时代的教育观点来对待新时代教学环境的改变。
曾被《时代周刊》评为“25位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的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在他畅销超过三十年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提到的一个重要习惯——“以终为始”,它是管理个人愿景的重要方法。每一位教师的愿景应该都是把书“教”好。因此,对教师把信息化教学做好这件事来说,要先找到“终”,才知道从何开“始”。
信息化教学的定义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指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因为若只是单纯地关注科技应用,教学与学习本身并不会产生任何有机变化,甚至可能发生偏误:在丰富多媒体互动且填满知识内容的教学课件带领下,走向看起来更高效但其实充满知识灌输的讲述式教学,或是热闹有余深度不足的课堂互动。
“信息化教学”是指“运用科技采集与分析学习活动中学生生成和反馈的数据,教师基于数据所提供的信息,采取可促进师、生、教材间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使教学达到训练思维能力、锻炼学习方法及培养社会互动习惯的目标,展现以生为本的新型态课堂。”
这个定义清晰地说明了信息化教学的要素、方法和目标指向。
① 要素:学生生成和反馈的数据。教师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收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所有产出,包括学生写下的文字、绘制的图画、录制的声音,以及对问题的反馈等。这些生成与反馈都是课堂数据,其中答题反馈的数据是可统计的,而图片等格式的生成则是不可统计的数据。但无论可统计或不可统计,这些数据都提供了信息,帮助教师从中了解学情,适时调整教学。
② 方法:促进师、生、教材互动的教学策略。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中,教师常将重点放在科技的多媒体刺激和大量的人机互动上。但教学无论是否数字化,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反应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才是核心,而这个教学策略必须综合考虑师生(人)和教材(物),在适当的时间点(时),基于教育教学原理实施合宜的教学法(事)。
③ 目标:训练思维、锻炼方法、培养习惯。现代教学的核心目标不再是让学生更快地获得最多的知识,而是转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注重有效学习方法的获取,更要培养与他人互动和群体协作的习惯。当学生的思维能力被训练了,学习方法被锻炼了,社会互动习惯被养成了,学生自然而然会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相关知识。换言之,现代社会所需的高阶能力才是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指向。
做好信息化教学的四件事
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环境、工具和内涵的剧烈转变,教师必须做好自身调适,才能更好地因应新时代教育的挑战。相较于传统课堂,信息化教学最大不同在于教师能够及时、全面地获取学习数据,有机会从数据所带来的学习信息中,基于对教学原理的理解与掌握,选择合宜的教学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那么教师要如何适应与熟悉信息化教学呢?我想有四件事是必须要做,而且应该时时去做的,那就是品读、实践、深思和写作。
① 品读:教师必须多多阅读教学原理著作和著名教育家的理论,特别是教育经典名著。阅读的目的在改变与调整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自己能够脱离从“教”的角度来思考教学,进入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维。当然这里所指的品读并不单指阅读文章和书籍,也包括多收看信息化教学的优秀课例,在观摩中学习、提升。
② 实践:品读仍然是被动地接收新资讯,缺乏亲身实践,永远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所吸收的资讯永远不会内化成自己的教育观点和建立新的教学范式。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中结合品读所学习的新方法实地进行教学,能够帮助教师观察并验证新的课堂型式对比传统的差异。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是教师必须基于数据来进行教学决策,许多教师经常害怕做错决策,但畅销书《数据化决策》(Outside Insight)作者约恩.里塞根(Jorn Lyseggen)曾说:“先从简单的开始,并且相信直觉。”从自己过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待数据,快速地进行决策,应该是很好的启始方式。
③ 深思:“学而不思则罔”,每一次实践之后都应该对教学过程做深入思考,才能有效积累更多更好的信息化教学经验。通过录播系统将课堂录制下来在课后回看是最常见的方式,但必须花费比实际上课更长的时间才能仔细思考每一个教学环节,视频格式也无法针对学习数据做深入探究。若能读取完整的课堂记录,包括使用的信息技术、实施的结果和每一个学生的反馈和课堂生成数据,就能帮助教师“重返”课堂真实场景,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学习内涵,使教师有机会再次感知课堂上每一个教学决策的妥适性。
④ 写作:惠普前执行长卡莉.费奥莉娜(Carly Fiorina)曾说:“只有你自己能使你走进房间,走到桌前,坐下来,开始写。所以我开始对作家的工作肃然起敬,那真是寂寞的过程。”的确,由于寂寞使得大多数人都视写作为畏途,但写作才能真正帮助一个人深入思考并了解一件事物,如同约翰.修伯所说:“写作可以整理你的思维,并加深你对主题的理解。就像教学一样,写作的人往往是那个从写作中受益最大的人。”教学写作不必长篇大论,从课堂记录中发现值得深入探讨的教学处理,或是针对学生个人或全体学习表现的长短期观察等,都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这类型写作应该基于数据的挖掘,并且要写清楚从数据中发现什么问题,以及可以如何修正。例如福州八中物理科钟剑老师在他的一篇写作中写道:“我应当充分利用反馈数据,从转换选项的36位同学中随机挑人。让他们来说一说为什么改变观点?用他们的思考来说明全班同学深入认识电流做功大小、消耗电能大小和产生机械能大小三者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和功能关系。”又如福州金山中学政治学科陈蕾老师所写的:“到此,我不得不反思的是A班的情况。虽然AB两班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都有所不同,但他们毕竟是同一个年段的学生,能力差异性并不会过大,而且从过往的成绩数据来看,B班是优于A班的。这就意味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索,A班大概率也是‘不太清楚’的,但我却因课堂氛围与一部分学生的回应做出了错误的决策,错失了组织他们深入学习的机会。”类似这样的教学写作才能真正帮助教师有凭有据地记录所观察的课堂现象并提出解决之道。
品读教育原理与教学方法著作和观摩优秀教学课例,帮助教师夯实教育理论基础;信息化教学忠实、完整地保存课堂中师生互动和教学与学习素材,使教师得以重温课堂珍贵时刻;基于教学原理与课堂实务的教育写作,使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数据背后丰富的教学宝藏,深化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知。数字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必须跳脱从观议课中获得经验的传统途径,进入精确、精准、精细的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