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说白了都是为了赚钱。但是赚钱的方式方法不同,赚钱的思路不同,赚钱的来历也不同。
一种是:比如说买乐视,就是在博傻的情节啊。我出一块钱买了股票就是等着一个更傻的人愿意出2块钱把我手中的股票收走。另一种是:比如说有的人买招商银行,那就是买招银的成长啊。手握招行的股票,伴随着招行一起成长,可以分享到招行每年的分红,也可以看到招行的股价在蹭蹭蹭地往上走。不要小看分红,假如说在15块钱时买入的招行,如今的股价都35块钱了,招行最近几年都是拿出30%的利润分红。可是这几年的利润都是高增长的。如果以今天的分红除以当初买入的股价,会发现实则对自己来说分红率已经是高的吓人的了,不要忘了,同时股价也涨了很多了。所以说投资招行赚的前前后后的钱,其实就是赚招行成长的钱。
还有第三种:比如说买茅台,很多价值投资者都是把它当做一种债券来投资的。不过这种债券和一般的债券不同的,这种债券没有固定的收益率,没有固定的收回时间,安全性也不可保证。这里假设的这种债券是永无赎回期限的债券了。
如果是这样,谁还愿意持有这种无固定收益率、无赎回时间表、无安全性的债券?难道是比买乐视更傻的傻子吗?
当然不是,如果没有更高的收益率,谁不去持有国债呢?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以国家的信用为担保的、有着固定收益率、有着固定的赎回时间。所以那些把股票当债券的人必定是认为在这种债券上有着更多的收益才愿意持有的,便于区分,把这种债券叫做“高风险债券”。俗话说“富贵险中求”,也是这么个道理的。
那么,以国债为代表的无风险的收益率,我们又叫做社会无风险收益率是多少呢?大约为4%。所以高风险债券收益率必须要高于4%才有人愿意持有的。当然,收益率越高,越有更多的社会资金愿意持有,直到这种收益率被社会资金拉平到无限接近无风险的收益率为止。
在股票中,收益率的倒数就是市盈率,反过来说市盈率的倒数就是收益率。而社会无风险收益率为4%,也就是说以国债为代表的债券的市盈率为25倍。那么,在高风险的债券中,当然是市盈率越低收益率就是越高了,也就有更多的社会资金会涌入到这种债券中去。涌入的社会资金多少,直至到这种社会资金收益率无线接近于无风险收益率为止。
25倍市盈率对应着收益率为4%,20倍收益率对应着收益率为5%,15倍市盈率对应着收益率为6.7%,10倍市盈率对应着收益率为10%。
当然,这里看到的20倍、15倍、10倍市盈率对应着的收益率比起4%的收益率貌似相差也没有多少嘛!!!
外行的人很不屑于这种收益率。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两个概念:①复利②市场的无效性。复利,就不用我多讲了,很多人都听说过关于西塔创造国际象棋后,国王为了表彰他而答应西塔的要求,最后导致国家国库亏空的故事了。
而对于市场的无效性,最最有名的例子当然就是格雷厄姆在国会接受议员们的询问了,一名国会议员问:“尊敬的格雷厄姆先生,当您发现了某个特殊的情形,并且您仅凭臆想判断你可以用10美元买下,而它是价值30美元的,于是你买进一些。但只有当许许多多其他的人,认为它确实价值30美元的时候,您才能实现您的利润。这个其他人认为它价值30美元的过程,是如何产生的——是做宣传呢?还是什么别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一种廉价的股票发现自己的价值呢?”格雷厄姆给出的答案是:市场先生的无效性。也就是说,股价可能在市场先生非常暴躁时被推的很高很高,也可能在市场先生悲观情况下被拉的很低很低。股价是一种波动性涨幅的。
所以,对于持股的人来说,只要自己冷静看待事物,眼睛盯好标的物,不受外界干扰,看准时间,准时出手,在复利和市场先生、公司成长的作用下可以得到满意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