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家里人住院了,请了假专心的在医院照顾。每日睁开眼睛就去往医院,晚上回到家洗洗衣服,做一点杂事就到了睡觉的点儿。满心的都在生病的亲人身上,虽然每天困困的,但是心里面并没有什么想法,只一心的想要亲人康复就好。
医生说可以出院的时候,心情是极其美丽的。很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中午去买午饭时,看阳光觉得阳光好美,看天空觉得天空好蓝,还发现路边都许多家卖小吃的店。一反多日来的没食欲状态,哪一家都想进去吃上个一两口。
好心情并没有维持太久,在办完出院的第二天,我陷入深深的焦虑。那是一种可以将我完全吞没的焦躁感,胸闷得无法呼吸,胃里面涨涨的想要呕吐但吐不出来,眼泪憋在眼眶里却怎么都下不来。我并不知道是为什么,并没有发生什么很重大的值得焦虑的事情,可我就是不能控制那种肆无忌惮的焦虑感。
我跑去上了一节舞蹈课,尽量放松,将身心融入到舞蹈的旋律中去。焦虑感任性的在音乐之间穿梭,一次次的将我的思绪带离舞蹈音乐,带向那个焦灼的深渊。是对舞蹈的喜爱牵制了那个乱飞的思绪,在一次次的走神之后又一次次的回到舞曲中来。一节课不知不觉的过去,焦虑感缓解了五分之一。
我又跑去健身房,去慢跑,去找我帅帅的私教练力量。不得不说,健身房真是一个减压的好地方,焦虑感似乎被汗水抓住从毛孔中带出来。肌肉的酸痛带来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感,亦或是帅帅的有着漂亮肌肉的教练太赏心悦目?总之,焦虑的感受大大的缓解。即便如此,我心里清楚,这次焦虑来袭其背后的根源并没有找到,此刻的缓解不过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在跑步机上做放松快走的时候,接到了闺蜜的“人文关怀”慰问电话。
闺蜜:“妞,你最近是不是任务太多了,我看你朋友圈分享了好几个课程。”
我:“没有啊,那些课程我以为是微信群分享,准备攒着以后听的,可是后来发现不是微信分享,也就没听成了。”
闺蜜:“亲爱哒,‘有任务没有去做’和‘没有任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哦,它们给你的心理影响是不一样的。”
我:“你说的对,我没有考虑到这些。我想我焦虑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我十多天都在照顾病人,之前在医院因为一心只是希望亲人能快快好起来,并没有精力想其他的事情,所以没什么感觉。但是出院之后,我紧张的神经一下放松下来,就会考虑到我十多天的生活都是偏离我原定计划的。没有健身、没有跳舞、没有画画、没写写作训练营的作业、没做演讲训练营的作业、没有听清纯老师的公开课、没有听mooc的哲学课和逻辑课。我太习惯了有计划有规律的生活了,这种失控让我心里很难受。”
闺蜜:“你不觉得你做的事情太多了么?你的生活排的满满当当的。”
我:“是呀。我连休息和玩耍都是有计划的,太过确定的生活,弱化了我对抗不确定的能力。我做的事情也确实是太多了,我是该考虑一下减少一些项目了,留多一点时间去放松身心。”
至此,我明白了我焦虑的根源在于过度追求确定。有计划有条理是我的优点,就像所有的价值观背后都有其诅咒,所有的优点的背后也有其劣势(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喜欢用“特点”来替代“优/缺点”这两个词语),突如其来的变动动摇了我的掌控感,将我推入了焦虑感的魔爪。不过,想明白就好,看见即疗愈!
文:晓冰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