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了《杰瑞的冷静天空》,看到小杰瑞在自己的房间里找到一个“冷静角”,在此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在外太空,在自己的星球上,一下子就能平静自己愤怒的情绪,我就觉得这种安静角太令人神往了。这样的角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打扮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在这里让负能量走掉,让正能量开始流淌。比如小杰瑞,他就在妈妈的帮助下,将自己的安静角装饰成真正的外太空,让星星与他作伴,在遥远的银行系,他的世界变得好大好美。有了这样的想象空间,胸怀都会象大海一样宽广。
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个姐姐,她看起来其貌不扬,走在人群中,你一定不会多看几眼。如果不了解她,也许这一生,也不会觉得她会有特别的地方。有一次我很累的时候,她邀请我去她的“心灵花园”。我才知道,原来她在女儿学校附近,给自己购置了一间这样的“酒店式公寓”般的小屋。这是一套精装发售的小屋,她按照自己的喜好,放置了张大大的沙发,一个软软的床,还有一套品茗的精致器具。她告诉我,工作的压力、带孩子的疲惫,都会让她有时需要一个这样的空间,定期来独自休息下,为自己补充能量。有时她感觉夫妻两个需要过下二人世界,她就会邀请老公一起来品茗、畅谈人生。这个每次都能让她保持心灵愉悦的小屋,被她称为“心灵花园”。看到她给我泡茶的那份怡然自得,那一瞬间,我才觉得生活中原来真的有太多智者了。
我想起台湾作家简媜,在书中曾表达自己老了想选择一个小小的独立屋,选择在离儿子不远的地方,一定要是自己和老伴独立居住的。她想给自己安装一个电动床,准备好电动轮椅,这样自己能减轻很多生活上的麻烦,也能尽可能自己照顾自己,让儿子少很多生活上照顾老人的麻烦,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生活之美。
我也前所未有的开始渴望,生活中自己能有一个现实版的“妮妮小屋”。
我会按照我的想法和需要,把这里变成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变成一个可以面向阳光的微笑小屋,我会使用玻璃棉的墙体隔音效果让这里成为一个几乎“绝音”的世外桃源,听不到外面的车水马龙的吵杂声,同时自己在里面可以很大声音放电影、放声高歌也不至于扰民。它不用很大,只要一间,即可。如果可以贪心一点,我希望是可以带卫生间,可以有个露天阳台的小屋子。
我想在整个房间的四周,都放上书架,放满我喜欢的书,随时可以看看这本,摸摸那本,当个现实的守书奴,文字的虔诚者。我可以随意躺在懒人沙发中,如果还可以任性的有间阳台,我能在成都偶尔出太阳时,在阳台上,面向阳光,让暖洋洋的太阳亲吻我,让我在太阳的热浪中,逼走身体内的寒气,赶走心中的所有阴霾。
在这间屋子里我需要给自己设计一个“写作角”,尽情享受文字在键盘的敲击中,一个个出现在我眼前,对着我或微笑或伤感或迷茫或痛心的样子。我热爱这些从我心中自然而然走出的文字,喜欢看着她们,如同感受大千世界中,无数陌生人匆匆走走,我却能因为他们的一个动作、一件衣服、一副长相,找到我心中文字里的那份曾似相识的亲近。
如果光看书只是输入而不通过文字输出,我会觉得自己那颗心会变得沉甸甸的,最后变成自己都不想去触碰的那种麻木的心。而不断输出的过程,就始终有一种被“掏空”心事的感觉,也许这种空杯心的感受,更能让一个人保持一种安静,一种探索,一种渴望。
当我尝试开始自己录音给孩子念故事时,我才发现,我现在所有的环境中,完全没有一处可以安静地让我录音的地方。我在办公室、书房、卧室、衣帽间、包括卫生间到处寻找感觉,我发现到处都充斥着外界的车流声、喧哗声。我才知道,真正想找到一个可以隔音的空间是多么重要,让我觉得能拥有一间梦想的“妮妮小屋”是多么美妙。
我梦想能在硕大的城市中,拥有这样一处静谧的”妮妮小屋”,她是我每天可以安静的与世隔绝,静静流淌文字,静静阅读吸取能量的小屋,她是让我的闺蜜在受伤时,可以放声大哭、自我疗伤的放心之地,她是我转身便是出世的“安静角”,打开房门就能入世拥抱城市的神奇小屋......
每天中的固定时间,我若能在这样的空间中,享受一个人的孤独之美,享受3小时完全的自我相处时光,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想象那样的场景像极了小时候的淘气鬼犯错误被关到“小黑屋”自我反省,也许小时候我未曾有过这样的反省机会,以至于成年后,经常梦想能有一个让自己心灵处在“自省”的绝妙去处,并想努力拥有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省小屋。
孤独是美的,是让人心生向往的。在城市中,能够有这样一处真正的“世外桃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生活中,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入世”者,看似熙熙攘攘,却没有多少时间关注自己。学会为心灵花园浇灌,学会面对孤独,适度的孤独应是生命中常态,也应是生命中最动人的华章。
妮妮写于2015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