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切入主题之前我们先设想以下两个场景。
狠下心办了一张健身卡,坚持一个月之后就恢复原样,自以为锻炼有效于是大胆吃喝,结果体重不减反增。
看了一篇好书推荐,就迫不及待地点开购买链接下单,第一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几天就扔到床上充当枕头,剩下的书看了目录就当作是已读。
假如一开始就放弃,没有成果倒也合情合理,最令人惋惜的是奋斗许久却收获很少,甚至空手而归,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不懈 显得一文不值,那么努力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克服一个坏习惯更难,满腔激情总是被冷不丁地浇灭,我们究竟该追求什么呢?
生活就是这么令人悲观,但苦中作乐才是生活的常态,想要摆脱现实的束缚,首先得先认清现实的枷锁是何模样。
依据心理学的观点,追求轻松,愉快是人类的天性,潜意识的“快乐至上”原则让我们总是被新鲜事物及短暂的刺激所吸引,并尽可能地避免体力,脑力的消耗,简单来说就是犯懒。
可以豪不夸张地说,只要一息尚存,大脑就会全力以赴去偷懒,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除非个人的意志力足够坚定。
意志力是懒惰的克星,我们也常常被告知要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然而意志力是一个被无限粉饰的神话,没有它就一事无成,或者有了它就能无往不利?不不,意志力只是一个你我皆心知肚明的借口罢了。
回顾校园时光,你总能找到一个勤奋用功但回报和付出不成正比的可怜虫,他看上去比任何人都努力,但是成绩就是没有起色。
环顾周身,你总能找到一个性格不够开朗的人,为了和身边所有人都成为朋友,他不惜付出超常的热情和恩惠,结果脆弱的友谊还未成形,自己就因为精力不支而率先结束了关系。
想想自己的成长历程,你总能从父母的口中找到一句类似“你就是懒,就是不够努力”的话,他们把你的不出色归咎于你的意志力不足,对自身的缺陷和错误却避而不谈,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不仅让人气愤,也让人一时难以反驳。
既然纯粹的意志力靠不住,那么我们该如何对抗自身的惰性。
用规则吗?想想利用上班时间摸鱼的自己吧。
凭热爱吗?恐怕你的一腔热枕抗不住几次挫败的打击。
传统观念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往往源自一时兴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自然靠不住,而规则主要用于维持秩序,相比于鼓励更注重约束,所以规则不会成为一个人内心最强劲的动力。
想要克服惰性,获得持久的前进动力,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意愿,反馈和原谅。
意愿,强烈的意愿,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愿能让你获得源源不断的干劲,对现实的不满令人痛苦且无奈,唯有化悲愤为力量,才能获得逆转绝境的一丝希望。
马云在创业初期遭遇过无数次拒绝,甚至有过被当成骗子给轰出去的经历,最糟糕的时候整个公司面临着解散的风险,不过马云团队没有放弃,多年后他们建立起阿里巴巴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让淘宝,支付宝等一系列产品深入人心,从此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法割舍的重要部分。
马云团队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的意志足够坚定吗?当然是,可是强大意志力的背后又是什么?就是对创业成功的强烈渴望,凭这份渴望他们绝境逢生。
我知道大部分创业者的心死在了半道上,小部分人创业成功是因为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过对于那些可称之为传奇的人来说,好胜心才是他们拥有的最强大的武器。
强烈的意愿可以让一个人充满斗志,但这份激情往往寿命不长,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正面,积极的反馈,满腔的热血很快就会被消磨殆尽。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海里的一个岛上,43岁的费罗伦丝准备从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 这一次如果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
那天早晨,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他的船,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她了,被人开枪吓跑了,而她继续在游。
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的过程中,她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冰冷的水温, 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不想再游了,船上的母亲和教练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没看不到。
几十分钟之后费罗伦丝宣布放弃挑战,人们把她拉上船,她感到强烈的失败的打击,然后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
必须承认费罗伦丝是一个游泳好手,但是她也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足够真实的反馈来让自己维持良好的状态,否则破功就是迟早的事。
当一个人同时拥有了强烈的意愿和积极的反馈,按理说他必然可以顺利达成自己想要的任何目标,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之前我讲过,惰性是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坎,想彻底打败自身的惰性完全是白日做梦。
既然人性的弱点会一直起到阻碍作用,那我们不如就短暂地听之任之,反正精力总有用完的那一刻,与其用罪恶感逼迫,谴责自己,不如放心大胆地“堕落”一阵子,这份赠予自己的谅解可以极大程度地缓解身心上的疲劳,也会让消耗殆尽的意志重新变得丰沛起来。
众多研究显示,自我原谅,自我同情会提升积极性和自控性,比如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支持自己,对自己好一点。
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卡尔顿大学对一群学生进行过一次关于拖延症的调查,该调查持续了一整个学期,很多学生会习惯性地推迟考试复习计划,但并非每个学生都是如此,和那些能原谅自己的学生相比,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更可能在接下来的考试中继续拖延,他们对一场考试越看重,对自己越严厉,在下一场考试到来临之际就越是懒得执行复习计划,可见,自我谅解,而非自我攻讦,才能帮助学生们重回正轨。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道理我都懂,然而就是办不到,其实不是你办不到,而是你缺少发自内心的强烈渴望,缺少对现实的感知力和领悟力,更缺少对自己的包容和信心,只要你足够想要解决一个问题,你就会尽全力去寻找答案,就算半途而废,也会在一个新的时间点选择重新出发。
愿心有不甘的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愿茫然无措的人都早日找到合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