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用力省钱的你会越来越穷!
WHAT?
这些事情你也干过吗?
货比三家,学会砍价,软磨硬泡;
逛街看中心头好太贵舍不得买,回家淘宝搜同款;
吃个甜筒喝个酸奶买个奶茶都是第二件半价;
绝不错过每年618、双11买买买囤囤囤的机会;
……
现在不是物资匮乏的年代,
相反是信息爆炸的年代,
身边最不缺的是商品和广告。
赔本赚吆喝绝不是如今贼精的商家最深的套路,
而是“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把玩人们对价格差异的心动。
我就经常被勾引办会员卡,因为不办就比别人贵啊,反正都是要买的,为了省钱我揣着一堆会员卡,逢年过节再收N条折扣消息,然后省钱的我又买了一堆“便宜”货。
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我要说:从今天起,我再也不想省钱了!
这样的省钱,只会毁了你的生活。
为了找家又便宜又好的,逛了一天淘宝;
看了“折扣”商品就像赚了大便宜似的买回家,用了几次就闲置;
明明只想去超市买1杯酸奶,却花了1.5杯的钱;
家里已经塞满化妆品却还在囤,旧的还没用完又有新的种草,突然想起之前囤的快过期了得赶紧用。
你用力省钱却买的更多,需求被欲望代替。
江南皮革厂还没倒闭,你的花呗打算什么时候还?
我们陷入商家的省钱套路中,而忽略了已经在这件事情上发生的不可收回的投入,比如时间、金钱、健康、精力等等,经济学上把这些统称叫“沉没成本”。
该吃的不吃,该穿的不穿,该用的不用……
当你开始投入沉没成本时,就注定消耗未来。
去年去海岛玩,舍友明明买了瓶安耐晒却舍不得用,每次擦都少得可怜让我一度怀疑那是瓶眼霜,结果可想而知,回来之后流着泪淌着血去美容院办了张卡做美白,这钱够买几十瓶防晒了,几年都用不完。
朋友的外公身体不太好,就是拖着不肯看医生,拿着医保卡去附近药房开点常规消炎药就能治百病似的,直到熬不下去送进医院才知道情况很严重,那一次住院就花了近5万。
《稀缺》里有个观点叫“管窥效应”,具有穷人思维的人,注意力会过度聚焦,导致个人判断力下降,从而出现在旁人看来并非理想的价值判断。
前段时间,很多人在讨论“穷人思维”,甚至有不少贬低“穷人思维”的声音。
旧思想只能滚回过去的年代?
拜托,我爸不是马云,男票也不是思聪,大喊一声缺钱的人在哪里,遍地是回应。
正是清楚的知道自己缺钱,才会在意钱。
而事实往往却是,你越在意什么,就越缺什么。
当你的关注点从省下来的钱转移至沉没成本时,价值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比如关注你砍价所需花掉的时间,你本可以get一个小学问提升技能,或投入工作、赚个外快,换取的价值明显大于砍价。
钱得之不易,更要让每一分都花出价值。
我们要关注的不是省了多少钱,而是我用钱换来了什么。
最后,一起大声念出来:
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想省钱了!
相信我,你们都是赚大钱的人。
关注:用心吐槽吧
与小J一起谈天说地瞎哔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