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说QMZ最近要回国了,他已经报考了GRE,你最近开始准备了吗?”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母亲一边闲聊,一边用手指在桌上急促地敲出些声响。
"停”。我连忙挥手示意,”拜托老妈,别再带我的节奏了。“
母亲的手指与桌子碰撞出的声响仿佛敲进了我的心里,我的意识好像被带到了远方。
“你该学车了”
“你该准备申请学校了”
“你该找些实习/研究了”
这样的声音经常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此起彼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被它们牵着鼻子走。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孩子们的桌游活动。那是一群被自己的热情和梦想所驱动的孩子们。他们有的想成为侦探,有的想成为法医,有的想成为外交官,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希望,他们也不曾害怕自己是否真正能够实现这些梦想。
而我坐在台下,望着他们,充满了羡慕。
梦想这个词对于成年人来说过于沉重,过于理想化,过于虚无缥缈。
我们对现实唯命是从。仿佛现实的就是正确的,而理想,是可笑的,是幼稚的。
所有人在现实面前都不得不低头。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只要听从“现实”的声音,就能过好这一生吗?
2
回想起来,我所坚持到现在的事情,都是我所热爱的。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持。
在留学的路上,有快乐,有痛苦,还有很多寂寞。
很多朋友中途选择了放弃,因为留学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是被外部压力裹挟的结果。
有一次和母亲聊起这个话题,她问我:
“自己选的和被外在压力逼迫的,从结果来看,有什么不同?”
我被问住了。
现在我找到了答案。因为留学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所以即使中间碰到很多困难,即使几度想要放弃,我还是走了下来。
因为是自己选的路,哭着也要把它走下去。
现在看来,我的自我意识算是觉醒的比较早的。
在初中的时候,我就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我对家人朋友说,我的想要走的路,一个是历史,一个是教育。
多年后我发现,即使有一些细微的偏差,但是大方向永远是这两个。
某个瞬间,我突然明白,热爱不是生活的奢侈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
因为,是热爱让我走到了现在呀。
因为热爱,所以在选专业的时候,大家在选经济,工科,计算机的时候果断地选择了历史系。回过头来看,虽然没有百分百达到自己的预期,但我绝不后悔。
因为只有热爱这个专业才能读下去,才能把它学好。
找实习的时候也是一样,家人推荐我去找了一所博物馆的实习。博物馆的工作,正规编制,看起来光鲜亮丽,然而并不适合我,于是试了一天之后我果断放弃了。
后来我收到一条私信,是去年做助教时认识的一个学生发给我的。
他问我,今年还做助教吗?
我会心一笑,我的付出得到了收获,努力是有答案的。
助教的工作看起来没那么高大上,但是是我所热爱的,教学相关的工作,于是我义无反顾的做了。
只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会有结果。有的实习工作,确实看起来可以为简历添彩,但是实际内容是空洞的,这对我来说就没有意义。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跟我说,问我是真的想要去工作还是只是想要开实习证明。
我了然,事实上他们应该已经碰到许多只是想要开实习证明的学生。
但如果我只是为了一份证明去实习,对我的个人成长毫无作用。
很多人在大学期间拼命地去找实习/考证明/做兼职,这诚然是一种选择,但是在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这份实习/工作是我真正想要的吗?
3
前段时间看到衡中张同学的一场演讲,看完之后大为惊讶。
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目标变成了“土猪拱白菜”?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接受的教育有很强的目的导向,但是考上大学并不是结束,它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我们永远被目标带着走,那么接下来还有无止尽的目标要去完成。
如此,我们只是按部就班地过完这一生而已。
初中的时候,我努力学习英语,为了高中可以出国留学;高中努力学习是为了考入名牌大学;大学努力学习是为了顺利毕业/考研/找工作。
但我希望遵循我内心的节奏,而不是被外部压力裹挟着向前走。
就如苏轼所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犹如一个个车站,我不想只是为了拿到去下一站的车票而努力。如果人生是一场旅途,我们努力并不是为了尽快到达终点,而是为了享受旅途的过程。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每个人的脚步,大家似乎没有选择,只能被迫向前走。当内卷时代来临,所有人都得加入。
但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仔细想清楚,这个决定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因为,唯有热爱,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