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李杜的诗歌评价极其高。
稍晚一点的韩愈无比钦佩的写道: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过了将近一千年后,清代的赵翼仍是赞不绝口的说到:李杜诗篇万口传。
就连一向以严厉苛刻著名的诗歌评论家严羽看到李杜的诗篇后,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论诗以李杜为准”。
李杜俨然已成为诗歌界的太阳和月亮,即使你不去仰望,也能感受它炽热的光芒。
看到这大家都以为李白和杜甫实现了自身价值,登上了人生巅峰。如果仅仅以诗歌的成就就认为李杜实现了人生理想,那我们其实是误解了两位老湿人的人生抱负。
如果成为诗歌一哥,文坛霸主,不是李杜的梦想,那他们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李白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在还是小李的时候,李白就向众人宣布自己的人生理想:
俄而李公仰天长吁,谓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後与陶朱、留侯,浮 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用现代文表述就是,我,李白,要做皇帝的大秘,头号智囊。
通过散尽十万广结朝野好友,李白成功进入翰林院,本以为可以辅佐玄宗安天下,可没想到却成了一名爱情歌颂者。每当玄宗和杨贵妃甜言蜜语时,就把李白召来。给你一刻钟,给我写五首杨贵妃颂,玄宗不容置疑的说到。心性高傲的李白内心有一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暗暗道:要不是贵妃美貌,我才懒得陪你玩呢!厌倦了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生活,李白开始日日纵酒,以致狂放到令高力士脱靴,最终被玄宗“赐金放还”。
可人生的梦想怎能轻易磨灭呢?在悠游山水,挥毫泼墨间,李白始终不忘建功立业的梦想。
安史之乱的爆发给了李白一个圆梦的机会。当唐玄宗抛下美人贵妃,仓皇西逃入蜀时,他的第三个儿子李亨趁机在灵武自立为帝,可这个帝位并不稳固。当时洛阳、长安二京还在安禄山史思明手中,谁要是能收复二京,谁就能名正言顺的登基即位。玄宗的其他儿子坐不住了,以剿灭叛军的名义,纷纷起兵。这其中就有玄宗十三子永王李璘。李璘倾慕李白的大名,派遣韦子春劝说他加入组织,李白爽快答应。但仅仅两月后,李璘就被广陵长史李成式等打败,不久逃至江西被杀。年底,李白以参与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长流夜郎,不久就抱着遗憾离开人世。
再来说说杜甫。作为地地道道的官二代,杜甫与李白的人生理想差不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安史之乱后,杜甫留下妻儿老小,不顾生命危险,奔波千里去表忠心。走到长安时就被叛军俘虏,软禁在长安城中。几经周折后,他终于见到了真命天子—唐肃宗。他曾经这样描写自己的遭遇,《述怀》: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见两肘。
肃宗看到杜甫眼角的血丝,露着脚趾头的麻鞋,感动得眼泪哗哗流。便立即封杜甫为左拾遗,这个官虽只有七品,但却有监察百官的权力。
可官服还没穿习惯,杜甫就因上书为房琯辩护而得到肃宗的疏远,政治生涯至此结束。
本来手握一手好牌的李杜为什么在实现政治理想的路上纷纷折戟呢?
因为李杜二人始终看不懂政治,甚至不明白自己到底吃个几个馍馍。
李白作为一个诗人,天马行空,任性游侠,根本不适合做一个政治家。可李白折腾一生,也没意识到这一点。在翰林院供职时,不认认真真的阿谀奉承,歌功颂德,却大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既然是酒中仙,那你就闲着吧!当李璘邀他入伙时,丝毫没有意识到加入李璘集团就是和当今皇帝为敌,此中的政治风险,李白大概是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他自比诸葛亮,将李璘比作刘备,“当期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在任职幕僚期间,李白不是建言献策,制定军事路线,而是不停地写诗。为了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李白一口气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
中有一首: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读到这不得不感叹,李白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却不是务实的政治家。
杜甫呢?作为一个官二代,丝毫没有一点政治敏感性。杜甫为之辩护而倒霉的房琯,在安史之乱前是一个文化名流,经常搞些文艺比赛,很合杜甫的口味,可这个人喜欢夸夸其谈,没事就到处吹嘘自己的军事才能,安史之乱的爆发暴露了他纸上谈兵的无能,结果被肃宗狠批一顿,流放三千里。可杜甫就是看不明白,非得往枪口上撞,结果就撞死了。
难道诗人天生就不懂政治,不懂得保全自己么?
不是的,看下李杜曾经的好基友高适就知道了。对,就是那个写《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
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遇到比他小11岁的杜甫,在汴州,他们又遇见了高适,这三位唐代著名诗人一同游历了大梁、宋中等地,过着“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的愉快生活,亲密程度已经到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级别。
可安史之乱的爆发断送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李白和高适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阵营。高适投奔了肃宗,并向肃宗陈说江东利害,断言永王李璘必败。
李白被捕入狱后,曾托人请高适出手相救,但高适对此毫无反应。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高适懂得与政敌划分界限的重要性,就算抛弃昔日老友也在所不惜。高适一直清楚的懂得自己的才能,他首先是个政治家,而后才是个诗人。
可李杜明明已经在诗歌界包揽了大满贯,取得了辉煌战绩,就应该知道自己的优势,不该去碰自己一窍不通、风险度又极高的政治。
看来人这一生,不仅要忙着发掘自己的优势,还要清醒的懂得自己的劣势,这样才有可能过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