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四的晚上,陪儿子去上跆拳道课。
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妈妈们在教室外聊天。
一位妈妈不时地活动着脖子,胳膊和腿,我问她是哪里有不舒服吗,她说:
我们单位这几天请了教练,排练年会时准备表演的舞蹈。我平时活动少,突然运动量加大,胳膊腿到处疼。
说着,她还开心地打开手机,请我看她们排练的鬼步舞的视频。
视频里,十几个年轻人穿着轻薄的服装,热火朝天地跳着,虽然不是很专业,却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不由地想到了几年前的我们单位,也是这样,春节前一个月,大家就欢天喜地地张罗年会节目,买服装,请老师,排练,忙碌而快乐。
我在大学毕业后入职一家省会城市的报业集团,当时正赶上了纸媒的黄金时代。
每到春节前一个月,我们就开始准备节目,开始发过年福利,三天两头往家拎桶油,拎袋米,搬一箱酒,几箱水果,常常自己家过年的东西都不用准备,单位全发了,对联窗花都会发。
不但如此,我们还有这样那样的奖金,大大小小的红包,最后一个月,过得那叫一个喜气洋洋。
平时,5月我们有员工运动会,9月有登山比赛,10月有读者节,一场一场的活动和盛会,让人感到工作和生活都是朝气蓬勃的样子。
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让纸媒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曾经的朝阳产业变成了夕阳产业。
因为经济状况不好,需要花钱的活动一样一样都悄悄地被取消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登山比赛被改成了公园健步走,后来,健步走也没有了。运动会也取消了,年会一年比一年办得简单,我们再也不用大张旗鼓地准备节目了。
现在,年终将至,看着那位妈妈在为学不会的舞蹈动作发愁,担心她的体重能不能顺利被两个帅哥举起,想到我们单位的曾经,我已觉得恍如隔世。
刚入职报业集团时的我和年轻的同事们一样,何等欣喜,自己能供职于新闻媒体这样一个热门行业。
谁曾想到,短短十年间,沧海桑田,媒体风光不再,我们十余年赖以生存的职业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走向衰落,甚至消失。
面对行业不可知的未来,焦虑,迷茫,几乎成了所有媒体人的常态。
02
在前几年我们新闻网和文明网一起举办的“道德模范大巡讲”活动中,我认识了速记师晓媛。
大学时期,听师哥师姐们说过,速记是一门技术活,学会了就有一技傍身,永远饿不死。
当时,速记师这个职业很火,在市场上,能独自撑起一场会议的速记师并不是很多,好的速记师供不应求。
看着晓媛在速记器上手指翻飞,一篇篇文稿快速生成,我羡慕不已。
吃饭时,我特意和她坐在一起,留了她的电话,加了她的微信。
和她聊天,了解到,专科毕业的她,因为学了速记,入职了一家速记公司,每周工作五天,就能月入过万。
那之后,我时常看她的朋友圈,今天在企业培训的会场,明天又转战招商会议的会场,常常一天两三场,忙得不亦乐乎。
与此同时,晓媛的生活品质也在稳步提升,苹果手机,奢侈品包包,在海岛度假的照片都常出现在她的朋友圈里。
因为我们单位和她们公司有些业务往来,她经常来我们单位办事,每次来了,都会很豪气地请我吃大餐。
看到晓媛选了一个很稀缺还很赚钱的职业,拿着比我们本地平均工资高很多的收入,我还曾建议读书成绩不太好的表妹去学习速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晓媛的朋友圈里不再有参会现场的照片,也不再有:“上午开会,不能接电话,有事请微信留言”的声明。
去年,我想到很长时间没见她了,给她打电话约她出来下午茶,才知道,她已经不干速记师了。
我还诧异地问她为什么,她苦笑了下说:“现在有了语音识别系统,电脑把人的活都干了,谁还需要速记师啊。”
我不禁愕然,曾经炙手可热的速记行业,就这样要消失了吗?
03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最近十年有哪些消失了或正在消失的职业?
网友列举了很多消失了或正在消失的职业:
美甲的小姑娘在担心,有了美甲喷绘机,很多图案都可以自行喷涂,还可以自由搭配,她们刚刚花了很多学费学回来的美甲彩绘手艺要白学了。
共享单车的出现,让城市角落里那些修自行车的大爷们下岗了,人们再也不需要打听哪里能修自行车了。
我去年还考虑过找插画师,帮我把我的照片画成插画,用来做微信公号的头像呢。前几天,某美图软件直接出来一个新功能,照片随便变插画,我一口气变了十几张之后,不禁想到插画师的未来堪忧啊。
网上能购买火车票之后,原来遍布城市的火车票代售点都悄悄消失了。
还有很多职业,也在加入消失的队列。
有人指出,也许有一天,90%的记者都会失业!这不是危言耸听,美国的NarrativeScience公司,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利用软件开发的模板、框架和算法,瞬间撰写出上百万篇报道,《福布斯》杂志都已经成为他们的客户。
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也指出,未来20年会有60%的职业要消失。
“今天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出现,这一轮的挑战远远超出过去两次技术进步。”
我们再也不能像父辈那样,一份工作干一辈子了。我们身处一个飞速发展,不断变化,不断迭代的时代,我们所为之工作的行业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就突然消失。
这也意味着我们之前在这一行业内所有的积累,所有的经验都可能付之东流。
以前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可以说是一年河东一年河西。
面对这样的时代,面对可能消失的职业,我们该如何应对?
04
还是先说说我自己,去年的我,很焦虑,很迷茫,对单位的媒体改革信心不足,对出走到其它行业也不大自信。
综合考虑后,我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了自媒体,选择了写作。
通过一年的学习和练习,我现在成了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的签约作者,还是多家平台的专栏作者,有了相对比较稳定的稿费收入。
虽然工作单位的年会很简单,我却应邀去北京参加了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的年度庆典,见识了一场自媒体界的盛大Party。
我的好友晓媛,在速记订单减少之初,就感受到了危机。
她及时转型,学习了家居设计,开了一家窗帘定制工作室,网店实体店一起做,现在美美地当着老板娘。
在《未来简史》中,赫拉利也给了我们答案:
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你不能满足于只在一个领域内深耕。你必须在一个领域内深耕的同时,不断将你的学习触角探触到更多的领域,让自己掌握更多更广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将自己打造成现在流行的“T”字型人才,斜杠青年,你才有不被淘汰的底气。
正如现在,互联网释放了我们的个性,催生了大量自由职业者,无数平台的崛起,使你有机会参与创造和价值输出。
你越有能力、越有特点、越有特长,就越不需要依附某个公司,越不害怕你的公司倒闭。
所以,当你所处的行业还一派兴旺发达时,也别忘了保持危机意识,也许不是很遥远的将来,你所处的行业有可能消失。
如果你不想在行业消失之后,落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凄凉境地,不想人到中年一朝失业的话,那就需要从现在开始,不断学习,打造多维度技能,让自己有能力,有特点,有特长,才能在未来有能力应对行业危机,有能力选择新的行业,也有能力不去依附任何公司,选择作为个人品牌而存活。
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是应对危机的最佳武器。
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转载请加微信fushuzhuo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