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发先生
短小精干的文章,满足您碎片化阅读
"回到十年前,如果开个淘宝店想必能赚不少钱。九年前研发app,各种小应用轻松斩获无数用户。10年开始,开始玩微博,可能早就成网红。12年开始做公众号,即便粘贴复制也能成大号。如果赶上红利期,往往能事半功倍。而现在,举步维艰,处处受阻。做什么都是那么困难。"
从2014年开始,互联网上一篇篇关于红利消失、流量枯竭、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文章接踵而至。哀嚎响彻于耳,带着一丝丝悲凉气息。
很多创业者把互联网视为自己的涅槃之地。但负能量层出不穷,让其对互联网的激情逐渐消退。小发先生身边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最近还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意思,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2018年中国人口总人数约为13.9008亿,而手机上网的用户仅为7.88亿——仍有将近5亿的人群没有触网。没有触网的人群中,主要可分为老龄人群、幼儿群体和贫困群体。。。
国内红利消失,但在印度、日本等东南亚、东亚地区,以及非洲等互联网化欠发达地区,大批的人口红利仍在此处。某米在印度、俄罗斯的进击;某音在日本、欧美的突起;某宝在境外的普及…这些都证明了一件事:红海不红,只是眼光太小。
作者整片文章都在安慰我们,互联网红利还没有消失,别灰心别丧气。
大家可以想想。在那个如火如荼,黄金遍地,红利爆发的年代为什么王兴的“饭否”没做起来?雷军的”米聊“没有做起来?腾讯的“拍拍”没有做起来?2012年做公众号,为什么百分之八十的公众号没有做起来?
雷军的“风口论”并不一定全对,当年他的“米聊”并没有飞起来。而“某米”的腾飞并不仅仅是站在风口。体验、外观、价格这三点才是关键。
接着聊。。。
所谓互联网红利消失后,不少专家扮演起”先知“,他们煞费苦心的展开研究,输出文章,预言互联网红利消失,下一波风口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甚至是传统行业。
好嘛,这下一些互联网创业者坐不住了,搞得手忙脚乱。APP刚开发一半就去研究AI,AI没有研究透彻又去涉及大数据,看区块链赚钱又跑去趟浑水。各类领域雨后春笋般冒出大量企业。但’半壶水‘绝对占大多数。把自己搞的精疲力尽。最终什么都没搞定。
就像那则寓言故事《猴子掰玉米》
“猴子掰玉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说的是一只猴子在玉米地里掰玉米,一看到满眼的玉米棒子,就想把它们全部拿走。殊不知,它根本没有能力拿上如此多的玉米棒子。结果,它掰一个掉一个。。。
红利消失只是借口,失败或成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产品失败了,不能归咎于所谓的互联网红利消失,有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虽说流量几乎被那几家头部企业霸占。开发产品,运营推广难度的确比十年前大了不少。但只要下足功夫,找到方法。目前的用户量足矣够其消化。巨头吃肉,咱们喝点汤总可以吧。
所以,请记住这八个字-用户留存,精耕细作。
看看人家”某音“,真正开始发力是在2017年底。
最后在聊聊传统行业
互联网时代,一直被大家所戏谑或致力拯救的行业是谁?那肯定是传统行业。传统行业每况愈下,实体店倒闭关门的新闻屡见不鲜。
但大家可以回头看看,17年世界首富是谁。不是房地产,更不是互联网。而是人家搞服装,开实体店的。
81岁Amancio Ortega其资产净值达850亿美元。
相比较互联网新贵和投资巨鳄,该服装品牌以独特的商业模式持续在时尚零售领域逆势获得强劲增长,并进一步推高集团股价。
还有日本某品牌的创始人柳井正也是日本首富。这两大品牌在中国攻城略地,开了一家又一家。深受年轻人和中产阶级欢迎,也赚得盆满钵满。
再看看格力、老干妈、王守义,这些都是骄傲的互联网人嘴里的“传统企业”,可人家活得一个比一个滋润。
结语:
无论是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还是传统行业的坚守者。有些话听就听了,别去纠结和在意。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产品和运营,提升体验度,满足用户需求才是正道。
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过后,下一个会是什么?空间互联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