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子弟上大学》这本书的作者是安东尼·亚伯拉罕·杰克,就是一位上过精英大学的寒门子弟。他出生于迈阿密椰林区的黑人家庭,那里是一片破败不堪的隔离社区,被媒体称为“被时间遗忘的街区”。在成长过程中,他的身边基本上都是黑人,偶尔见到的白人,要么是警察,要么是瘾君子,要么就是迷路的人。他的母亲做了三十年保安,哥哥在学校和医院里做清洁工,奶奶给有钱的白人当保姆。像他这样贫苦出身的人,原本没什么机会读大学,但他凭借天赋和努力,考进了一所昂贵的私立高中——格列佛预科学校,后来又进入美国数一数二的文理学院——阿默斯特学院,这两所学校都是美国精英教育的典型代表。
作为一名从底层逆袭上来的穷学生,他闯进了两所由白人富家子弟主导的学校。但他的贫穷身份,并没有因为考入精英学校而被洗刷掉,反而经常被有意无意地提醒。后来,他到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依然关注寒门子弟如何融入精英大学的问题。于是,他到一所全美顶尖的大学,做了两年深入的考察,采访了许多来自不同阶层和种族的学生。他还积极参与学生的社团活动,观察不同学生在学校的适应情况,最终完成了这部精彩的作品,并因此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教职。
本书我们分为三部分学习:首先,看看美国精英大学的生源总体情况如何,以及精英大学的学生是如何分层的;然后,看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融入校园文化、与同学相处时会遇到哪些问题;最后,再看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与老师打交道、建立社会关系网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本篇我们学习第一个部分。
首先我们看看美国精英大学生源的总体情况。书中提到,根据经济学家拉杰·切蒂等人的研究,在2017年,美国收入排名前1%的家庭,也就是年收入超过63万美元的家庭,与那些年收入低于3万美元的底层家庭相比,他们的孩子入读常春藤盟校的几率,要比后者高出77倍。另外,在38所精英院校里,来自收入排名前1%的家庭的学生,超过收入后60%的家庭的学生总和。
你看,美国精英大学被富人家庭的孩子主导,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富家子弟来说,上常春藤盟校等精英大学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他们的家庭里可能好几代人都在精英大学就读过,而贫穷家庭的孩子想要进入顶级大学,难度极大。
请注意,这里强调的是由贫富差距,而不是种族差异造成了教育机会不平等,虽然财富和种族密切相关。总体来看,美国白人的收入要高于其他少数族裔,但是,在白人里也有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比如,之前咱们在《乡下人的悲歌》那本听书里,谈到的阿巴拉契亚山区一带的底层白人,就是典型代表;同时,在黑人、拉丁裔、亚裔等少数族裔当中,也有收入处于上层的家庭。所以在精英大学里,既有白人穷学生,也有黑人富家子弟。
作者研究发现,学生能否很好地融入精英大学的校园生活,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家庭收入,另一个是高中时期的经历,也就是说,跟他们曾就读于什么类型的高中有很大关系,这是作者的一个独特发现。
根据这两个因素,他把精英大学的学生划分为三类,整本书都是围绕这三个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来展开的。在对比中,我们就能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第一类是“高收入家庭的学生”。他们来自富裕的精英家庭,曾就读于精英高中,这些学生以白人为主,也有一些少数族裔。他们进入精英大学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很自然,他们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主导者。
第二类是“寒门幸运儿”。这些学生虽然出身寒门,但是,因为幸运和自身的努力,他们曾就读于昂贵的精英高中,包括私立的寄宿高中和预科高中等等。精英高中是进入精英大学的一条快车道,不仅因为那里的教学质量好,升学率高,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寒门子弟提前适应精英学校的文化,拓展他们的视野,为未来融入精英大学作好准备。
而“寒门幸运儿”之所以能进入精英高中,往往是因为这些学校为了增加学生的多样性,而对一些成绩优异但出身贫寒的学生,开放了少数名额。同时,学校会对这些寒门子弟,给予高额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所以,有机会进入精英高中的穷学生,不仅不需要支付学费,有的连教材费、从家里到学校的往返路费都不用付,学校甚至还为他们提供假期旅行、海外交换、医疗保险和置办冬装的费用,这确实像是享受到一种特权。
这些“寒门幸运儿”,能接触大量来自富裕家庭的同学,他们熟悉了有钱人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也懂得如何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也就是贫穷的家庭和富裕的学校生活之间切换,还学会了如何在有钱的同学中获得认同,因而,他们在未来的大学里也能游刃有余。但是,因为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没办法像富裕家庭出身的同学那样出手阔绰,有时候也会因为家庭的变故而陷入窘境。
第三类是“双重贫困生”。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读于本地公立的社区中学,那些学校往往破败、拥挤、资源匮乏、教师不足,周边社区经常出现的暴力、吸毒、盗窃等犯罪现象,也会时不时地袭扰校园。许多学生都无心学习,逃学、旷课、辍学率很高,老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教学,而是维持校园秩序。
所谓“双重贫困”,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另一方面是文化资本上的。“文化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它主要包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一个人综合的文化气质。“双重贫困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有钱人,他们不熟悉精英学校里的规则,对大学校园文化更是完全陌生,这都是他们在文化资本上的贫困,这导致他们在融入大学校园时困难重重。
你看,“寒门幸运儿”和“双重贫困生”虽然都出身贫寒,但因为就读的高中不同,他们对精英学校文化和体制的熟悉程度有天壤之别。作者说,青春期晚期的经历,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至关重要,这些经验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此后融入大学的能力和方式。
本篇我们就学习到这,下篇我们继续学习后面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