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若妍
/ 01 /
在导演陈铭章从业的二十几年里,他的作品高达30多部,观众最有共鸣的是《遇见王沥川》,导演本人也最偏爱它这个宠儿。
最初看这部剧,是我在实习回来的某天,看到这部剧在“国剧盛典”里获奖了,所以就拿这部剧来打发闲暇时光。
这部剧我看了三遍,看第一遍时,我主要关注剧情发展,我的心情随着剧情的变化而跌宕起伏。
看第二遍主要看有些细节,因为我在看第一遍感觉很疑惑,所以更注重剧情细节。
而看第三遍,是我太喜欢谢小秋这个人物形象,有人曾评价谢小秋这个角色时说:“谢小秋的生活,让我们觉得这就是我们的生活,除了我们没有那么温暖的王沥川”。
这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部剧,看完的那一刻,我极其想为这部剧写剧评。但我又很像谢小秋这个人物的出演者,也就是焦俊艳说的那样。
我也“特别怕自己喜欢的东西毁在自己的手里,如果我写不好,至少自己都看不下去时,那我宁愿由能把它写好的人,来完成它。”
这就是我看完《遇见王沥川》这么久,却迟迟未成文的原因。
/ 02 /
在这里我暂不评论演技等技术层面的东西,文章的深度,的确还停留我看第一遍时的那样浅,主要聚集在谢小秋的人物个性和情感上。
谢小秋,出生在云南小县城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生弟弟时难产去世,仅剩下父亲把她们姐弟两人拉扯大。
父亲是镇上的人名教师,曾教导她:“人穷志不短”,所以,她身担家庭重任仍伞去大城市求学。这是她生活的起点。
高中时她是一心扑向学习的学霸,对窗外的事两耳不闻。
进入大学时,为了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兼职和学习是她生活的主要旋律。
她和王沥川相遇的背景也很普通。
她作为一个在读女大学生,在师姐的介绍下去咖啡馆工作,而王沥川是那家咖啡馆的常客。
她和王沥川的相识相熟的气氛比较轻快,但却不同一般剧情就为了搞笑以为博得关注。
我想这种轻快的气氛,实际是为了缓解后面的虐心剧情。艾玛,我想起了高中时,英语老师说起莫言的作品《红高粱》,曾说起的那句话:“经典作品一般都是以悲剧结束的。”
/ 03 /
在她因为忙于兼而职耽误学习,拿奖学金无望时,亲戚打电话向她要她们家曾经欠下的债;弟弟给她抱怨,父亲不让自己填省外大学。
她知道父亲的主要顾虑,他再也承担不起弟弟去大城市求学的经济开支。
所以她给弟弟说:“你不用担心,经济的事情姐来想办法。姐姐在大上海,只要有双手,就遍地是银子。”
哪怕她挂了这些电话后,依然因奖学金无望而感到惆怅。
在这种“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还遇打头风”的情况下,她没有为此沉沦,而是努力地把学习往上赶,不停地兼职,给要债的亲戚不断说好话,安慰弟弟钱的事儿由她来负担。
这是我认为在众多细节里,最能体现她对生活态度的乐观积极的一幕,在家庭负担很重的情况下,她并没有没被压垮。
说她不像有些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大城市表现出汲汲未涉的模样,能突出的谢小秋这一特点的场景特别多。
当上司萧观带她参加画廊的开业典礼时,尽管她从来没有接触过绘画,她也能对展示的作品评论得头头是道,哪怕谎报她的舅舅是画家,她也能把场面强撑。
萧观指出她误读单词时,她不像很多未出象牙塔的孩子那样,惊慌失措积地唯唯诺诺,而是淡定地问了缘由并且积极改过来。
当王霁川故意为难她时,她能用合理的手段反击,哪怕这个人和上司萧观是朋友,哪怕还有业务上的往来。
这是我认为,即使她在小地方成长,也没有机会接触这些大场面,但是她的眼光和格局并未因此而局限。
/ 04 /
而整部剧中,她鲜明的个性则很多。
情感朦胧时她能勇敢地追求,确定感情后尽到相应的责任,付出自己能付的感情。
恋人离去时倔强的等待,逐渐成熟后对感情的坚守。
家庭遭遇变故时感到疲惫,与再次相遇时对待感情的坚决,恋人病危、生命告急时对待感情的决绝……
这些都是她比较鲜明的性格,也是观众很容易自行情感带入的地方。
在咖啡馆面对同学叶静文的挑衅时,她并不知道王沥川是知名的华裔建筑师,是上市公司的老板,曾获过无数大奖,身边爱慕者无数。
她贸然地向王沥川发出看定影的邀请,对王沥川来说,无疑是向他传递,对他有“好感”的信号。
这是叶静文那样,各方面条件都优越的人,也做不来的事情。
在剧中,很多人看出来,王沥川的步伐略显生硬。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左腿曾因发生车祸而高位截肢。
现在小秋看到的左腿,不过是用假肢来维持着看似完美的形象。
不过王沥川对眼前的这个女孩子倒是也真诚,他让谢小秋渐渐知道,就连自己都暗暗感到遗憾,那看似完美的“左腿”。
但她是谢小秋呀!
在知道王沥川鲜有人知的情况,目睹王沥川仅靠右腿来维持平衡的的画风,她没有被这种奇怪的场面所吓到。
她关心他那时有多疼,她选择勇敢地去爱对方。
哪怕在被思想僵化的父亲知晓后,严重反对这段感情。哪怕父亲曾在电话里骂王沥川:“你究竟想对我的女儿怎样?”哪怕父亲对她人格的侮辱,骂她不知羞耻,出卖卖身体只为傍大款。
她明白父亲的苦心,也理解父亲的无奈,但是她并没有放弃。
这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还处于那个环境,需要很大的勇气!
王沥川备好戒指,想给谢小秋的父亲一个交代。更想给这个女孩子带来幸福,所以他千里迢迢地来找她。这算是整部剧欢快气氛的最高点。
而接下来的反转当然是天公不作美,王沥川未能让这个女孩,成为他的新娘,而是突然离开。
在没有王沥川的时光里,她选择倔强地等待。她给王沥川写了一封又一封邮件,写到1500封,哪怕王沥川一封都没回!
她对王沥川说:“离恨更像春草,更行更远更生。”
她在王沥川给她的回忆里,一头扎进学业。没有他的日子,一切更风平浪静。完成学业,就业工作。
直到邮件的数量达到1500封,她风平浪静的时光就此被打破。父亲重病住院,离她们姐弟二人而去,她身心疲惫,悲痛欲绝。
刚开始时,我很不明白,谢小秋父亲过世时,她为什么不像弟弟那样,哭得伤心悲痛?直到我仔细看谢小冬哭完后,和她的那段对话。
谢小冬问:“姐,你说我们是不是成孤儿了?”
谢小秋回答:“你还有姐,你怎么是孤儿?”
我想,这是由于多年的习惯使然,她不能像弟弟那样悲痛地嚎啕大哭,她是弟弟的精神支柱。他需要给弟弟家还在的感觉,所以她选择隐忍的哭,实则比弟弟还伤心。
哪怕经历过家庭的重大变故,哪怕她疲惫不堪,哪怕她一个人经历风霜雨雪,她永远不失去的是,等待王沥川的决心。
王沥川得知她父亲过世时,对她再也放心不下。他冒着生命的程序随时不能继续加载,冒着透露公司机密的风险,只为来看她是否还安好。
/ 05 /
他们再次相见了!再次相遇的他们,没有过往的热情相拥,有的只是王沥川尽显陌生和刻意的疏远,和谢小秋却在感情里步步向王沥川靠近的尴尬场面。
其实他多次生命告急,她并不知情。
他要她 move on ,她从不妥协。
哪怕王沥川的前女友珍妮特,为了他身体的健康,特地来为他的生活保驾护航。又哪怕她知道,珍妮特还爱着王沥川,她多了一个强劲的情敌。
这些都也不能阻止,她想继续这段感情的渴望,更别谈放弃。
在她一步步得知王沥川的病情,但唯独不知道,他的病情严重到,随时可能没有呼吸的情况。
她希望陪王沥川一起面对,而这是王沥川极其不愿的场面。
他怕生命不允许他陪她太久,他怕耽误了眼前这个女孩的幸福。否则,上一次他怎么能忍心丢下她?怎么会突然离开?
或许相互深爱的人就是这样:她有困难时,他会暗暗出手帮忙;她开心时,他就远远的观望;她再靠近时,他就远离她;她远离时,她就不快乐;然后他又继续帮忙,让她开心……
她对王沥川说:“树木结疤的地方,也是树木最坚硬的地方,所以我,不会这么轻易地被你摧毁。”我认为这段台词,是整部剧里面,最能体现她对感情坚决和坚守。
而她决绝的开始,我认为是从她得知,王沥川已在中国为自己买好墓地,以及知道王沥川都为自己想好墓志铭那时,她才知道,他已经命悬一线多次。
她清楚自己必须 move on ,哪怕她做不到,但是她愿为自己所爱的人能继续活下去。所以她愿意把手放开!
王沥川的墓志铭是让很多观众泪奔的一段话,这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爱情在生死面前的无能为力。
他墓志铭上说:“这里睡着王沥川,生在瑞士,学在美国,爱上了一个中国姑娘,所以死在了中国。”
我记得我看导演陈铭章的微博评论时,很多观众都在看这段台词时,哭得稀里哗啦。我想,大多数观众哭的原因,更多是由于谢小秋的情感带入,跟随她悲痛而悲痛吧!
而她最有仪式感地正式放开手,我认为是她在王沥川的病床前的那段祈求。她说:“只要你好一点,我马上就翻篇,我再也不给你打电话了,再也不缠着你。”
所以这才铺垫了后面富有争议的结局。
/ 06 /
该剧最后的一幕是:谢小秋走到她和王沥川曾到过的湖前,将她和王沥川互定的戒指,抛向湖面中央。而王沥川送给她的那本建筑英汉字典,在风中随风翻篇,停下的那一页,写着 moving on 。
关于这部剧,观众对结局的讨论,其实也反应了他们自身的性格。
谢小秋曾经写过的《沥川往事》,她在里面把沥川写死了。在剧的结尾,有一幕是:谢小秋收到了苏黎世寄来的邮件,而里面的U盘存放了王沥川改编的《沥川往事》。
而这部剧也将王沥川改掉的那部分剧情拍摄下来。观众最喜欢,沥川和谢小秋再相遇,深情相望那一瞬间的画面。
第一部分观众的观点是,她们更愿意相信,这就是结局:沥川还活着。王沥川痊愈后找到小秋,而那个孩子,是他们俩的结晶。但是,看过的观众知道,结局明显不是这样。
第二部分观众的观点是:从现实来看,王沥川进行了多年的骨髓配型,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在命悬一线的那刻,又怎么能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只能当作有奇迹发生。可是,现实里哪有那么多奇迹?王沥川必死无疑。
第三部分人的观点,同时是这部剧想传递的价值观念。
在谢小秋将从苏黎世寄来的戒指,掉落在地上的那一刻,暗示王沥川已经永远离世远去。
谢小秋将戒指抛向湖中央,暗示谢小秋真正的决定翻篇。在谢小秋离开,字典翻到显示 moving on 的那页停下,表明谢小秋对这段感情也真正地开始 move on。
这种结局也是我最希望和赞同的结局:谢小秋将戒指扔向湖中央,字典在风中的翻篇儿停留在 moving on,这恰好暗示了她遵守,在王沥川病床前的诺言。
这段感情对谢小秋来说,用刻骨铭心来形容已经不够了,对王沥川来说,同样也是!
这种爱的深度可谓达到灵魂级,要谢小秋在余生,往心里再容下另一个人,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了!
我更愿意相信王沥川还活着,这至少让谢小秋往后的生活可能会快乐点。当然,即使王沥川不在这个世界上了,我也相信,他能为了她爱的人,好好地活下去。
现实本来就残酷,所有的美好,都来源于想象。我只是主观的希望,余生她不要让她再有那么多的痛和苦。
我们都是普通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加载完幸福的程序。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我们都应该像王沥川希望的那样,快速地翻篇,继续自己的人生,正如爱你的人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