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经的讲解里,延伸了关于转法华的内容,《法华经》是关于成佛内容的,有人会觉得,能持诵《法华经》,佛缘很深,要自己思考,烦恼解决了没有,解脱了没有。“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烦恼生了,一定会相续,这是因果法则。
《六祖坛经》中,有个法达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无念就是根尘相触的当下,心不随境转。六祖说: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则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遍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不需要刻意的排除一切,就在妄念纷飞的当下,在生活中用功,在生活中提起法义,练习成就自己,使当下的生命体离欲、离贪。六尘中就是纷杂万象中,让心无杂染,来去自由,遍用无滞。“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思维上下,除欲、见法、涅槃、灭尽、寂静、清凉。”识不住在境上,所以它是洒脱的,自在的,这就是般若三昧。
把正见建立以后,再去体会、用功,会很清晰、明了,而且修行中对于修行也会更加的笃定,所以,根尘相触的当下心不随境转,用则遍一切处,在任何环境下,缘来则应,缘去不留,过去就过去了。
净本心的“净”,就是心在法上。法是有离欲的功效,有断染爱无明的功效,所以是净的。对于初禅天来说,是梵行清净,在法的基础上去守持戒,产生禅定,最后明白解脱的智慧,都是净的。经上讲“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在根尘相触的当下,破除身见、我执。
在生活的环境里,落实五戒十善,落实在善上,但是心里面,不住在善上,恶要完全拍死。与法相应的德,心中有法,展现出来就是德。依法而住,住在无常无我中,缘起法中,《金刚经》讲“心无所住而生其心”,让心与法相应,《心经》讲“观自在”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