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中围绕追查蜀汉间谍机构靖安司内的魏谍“烛龙”展开情节,在《三国志·吴书·胡综传》里则记述了一宗真实的东吴廷尉监的“烛龙”案。
黄龙三年(231)十月,孙权命令中郎将孙布诈降来诱骗魏国上将王凌,并布下重兵伏击王凌,然而就在这时,后方的京城却发生了一起叛乱,致使孙权首尾无法兼顾,一时进退维谷,陷入困境。而这件叛乱的始作俑者就是东吴内部的“烛龙”——隐蕃。
隐蕃(公元209年-231年),字不详,青州人,颇有口才,能言善辩。此人来头不小,直接听命于魏明帝曹睿。
有一天,曹睿秘密召见他,让他诈降叛入吴国,命令他一定要想办法谋取吴国廷尉一职,伺机陷害、离间大臣,挑起吴国内斗。
廷尉是什么职务啊?自秦汉至南北朝,廷尉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又叫大理。每年全国断狱最后都要汇总到廷尉;州郡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官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诸侯王或大臣。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廷尉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司法部长。
于是吴黄龙二年(230),二十二岁的隐蕃从曹魏叛逃,投奔吴国。
然而大帝孙权开始并没把这个“归义”的隐蕃当碟菜,没有召见他,也没给隐蕃一个陈述高见的机会。
隐蕃见孙权只把他当作一般的投降者对待,为了完成使命,于是主动上书孙权,表达不满。内容如下:
“下臣听闻纣王无道,所以微子出逃;汉高祖宽明,所以陈平来投。下臣今年二十二岁,委身来投,放弃了在魏国的荣华富贵,归命有道君王,多亏了上天的庇佑,才能安全到达。但下臣到了吴国已经有些时日了,您却把我和一般的投降者一样,没有特别对待我,使得下臣有许多好的言论和计策没办法告诉您。我在家中一日三叹,害怕自己这辈子就这样度过。所以只能冒昧的上书拜见圣君,恳求您能引见下臣一次。”
书信上达后,孙权觉得这家伙有点意思,便马上安排会谈。
见面后,隐蕃先是表示感谢召见,接着向孙权陈述当前的局势,侃侃而谈,风采翩翩,言辞颇有见地。
会谈结束后,孙权询问当时在场的右领军胡综的看法,胡综回答说:“从上书看,隐蕃语气夸大,很像东方朔;从刚才的表现看,隐蕃灵巧敏捷,擅长诡辩,很像祢衡,但是论起才干来,可能比不上这两人。”
孙权又问可以任命隐蕃担任什么官职,胡综回答说:“不可以让他治理百姓,不过可以在京城里给他安排一个小职位试试看。”
孙权寻思隐蕃刚刚谈论刑狱时见解很深,于是任用隐蕃为廷尉监。牛啊,说进廷尉就进了!可见隐蕃是给孙权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好印象。
当官后的隐蕃又四处出击,私底下凭借出众的辩才获得了东吴豪杰们的亲善,其中左将军朱据(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从弟)、廷尉郝普(此人出自荆州,原是刘备的属下,刘备入川,留郝普为零陵太守。后来“归义”吴国,官至廷尉)最为要好。尤其是这个郝普,他和隐蕃一样属于“归义”之人,所以特别投缘,逢人便夸赞隐蕃有王佐之才。
很多江东士人见他刚来不久就当上了廷尉监,成了吴王的新宠,于是纷纷攀附,隐蕃府前,常常车马云集,宾客满门,名气大振,从卫将军全琮以下官员都与他交往,对其倾心敬待。
但也官员不与其来往,觉得此人言过其实、巧言令色,非常反感他。
其中,对隐蕃最反感的莫过于太常潘浚。他听说儿子潘翥和隐蕃应酬交往,还送礼给他,勃然大怒。他写信责骂潘翥:“我受到国家的宽厚对待,应该立志用生命来报答,你们这些小辈在京都,应当时刻谨记恭顺,亲近贤士。仰慕良善,为什么和隐蕃这样来历不明的魏国降人交往亲密,还送钱粮给他?我在远方听到这件事,心中震惊,气血上涌,惆怅了好几天。你收到信后,立刻去见信使,接受我对你的一百杖惩罚,然后去把赠礼取回来。”
潘浚激烈的反应,起先让人很不理解,直到后来隐蕃反叛被诛,大家才佩服潘浚的先见之明。
黄龙三年(231)十月,孙权命令中郎将孙布诈降诱骗魏国上将王凌。
王凌是巧施连环计诛灭董卓的司徒王允之侄。孝廉出身,早年做过曹操的掾属。魏文帝曹丕即位后,拜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参加洞口之战,跟随张辽击败过吴将吕范,加号建武将军,封宜城亭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凌参与石亭之战,跟从曹休征伐东吴,被陆逊击败,但是在战役中,王凌曾力挽狂澜,因功历任扬豫二州刺史,治境有方。齐王曹芳继位,拜征东将军,击败过东吴全琮的进攻,进封南乡侯,授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虽然嘉平三年(251年),因不满司马懿专政,联合兖州刺史令狐愚谋立楚王曹彪为帝,开启了淮南三叛的序幕,最后事泄自尽,时年八十岁,被夷三族。
但是231年的王凌却实在是东吴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孙权派孙布诈降欲引王凌入坑,而王凌果然上当,准备领军迎接孙布,一步一步走向孙权预设的伏击圈。
隐蕃见事态紧急,于是仓促谋反,在京都发动叛乱,但因事机不密被剿灭在萌芽状态,隐蕃失败逃亡,最终被捉拿归案。
叛乱虽然失败,但是引起了王凌的警觉,王凌于是撤军还魏,孙权无功而返。
孙权回到京都,听说廷尉府拷问同党,隐蕃一言不发,决定亲自提审。
隐蕃说:“君上,大丈夫图谋这种事,怎么可能会没有同伴?但烈士殉难,不能去牵连别人啊!”
至此直到死,始终闭口不答一言。
出斩时,年仅二十三岁。
事后,受牵连的大臣特别多。首先遭殃的是与隐蕃关系最好的郝普,孙权责问他:“你之前到处称赞隐蕃,还为他鸣冤说朝廷屈才,促使隐蕃反叛,这都是你的责任啊!"
郝普见责自杀。
另一个受到牵连的是左将军朱据,被免官禁足在家中,过了四年才被重新启用。
只有潘翥因为父亲的提醒才免过一劫。
唯有胡综被升为偏将军,兼任左执法,暂时管理诉讼刑狱。
隐蕃学问好,口才好,是个人才。他的间谍任务,是以离间手段,除掉官员,不论死活,作用相近於谋刺。故有人视之为刺客,叫做:“言刺”。
这真是:汉中抓烛龙,建业反隐蕃,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文 | 云间大彭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关注“云间大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