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补助的概念、形式、特征。
.概念: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性货币资产(注意:不包含政府作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形式:无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无偿给予非货币性资产
.特征:无偿的、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不适用政府补助:直接减征、免征、抵免、增加计税抵扣额等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资源和出口退税)
(PS:政府无偿给予企业的可能是一笔划拨款项、少征税、让企业多抵点税的方式让企业多占好处,这种好处是不需要回礼的,所以是无偿的。)
2.政府补助的分类和会计处理方法。
.分类: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会计处理方法:总额法(全额确认为收益)和净额法(扣减相关成本费用)
(PS:与资产相关,就是该笔政府补助是建造资产取得的,比如修建办公楼、购买环保设备等。与收益有关的补助就是非资产相关的。总额法的处理最终可以在利润表中寻得踪迹,而净额法在报表中完全找不到蛛丝马迹。简而言之,如果获得政府补助的企业采用净额法处理该笔政府补助,从利润表中是看不出来的,只有采用总额法才能看出来。总额法下,增加了企业的日常利润。)
3.政府补助相关的会计处理。
与资产相关:
与收益相关:
4.政府补助退回处理。
政府补助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退回。属于前期差错,应进行追溯调整。
(PS:A企业在修建办公楼获得100万政府补助,条件是A企业15年内,A企业的注册地址不能迁移本区,如果A企业在第11年迁移了本区,那该笔补助如数退还。)
5.特定业务的政府补助处理。
范围:综合性政府补助和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
�综合性政府补助:可以区分资产相关与收益相关的,分别处理。难以区分的,整体归类为收益相关的补助处理。
‚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政府将贴息拨付给银行;企业可以两种方法选其一。
以实际收到的金额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按借款本金和政策优惠利率计算借款费用。
以借款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并按实际利率法计算借款费用。以实际收到的金额与贷款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递延收益,递延收益在贷款存续期内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收益企业;财政贴息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PS.企业向银行贷款,政府把贴息直接打款给企业,企业按正常贷款利率结算利息给银行,)
6.政府补助的列报。
�在利润表上的列示:计入其他收益的补助,应当在营业利润中的“其他收益”中列示。
在附注中的披露:
a.补助的种类、金额、列报项目。
b.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c. 本期退回的政府补助金额、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