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经历中,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不断的跳槽才能获得工资的快速增长,而常年待在一家企业不挪窝的忠诚卫士们反而只能缓慢爬坡。
除了因为人事财务规章制度等外在因素,这个现象有其内在合理之处,符合人的基本心理学倾向。
首先看看那些结婚前和结婚后男人的表现,你就会发现当人们拥有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关系以后,心理上建立了基本的安全感信任感以后,对对方的重视程度,自我的约束就会逐渐发生变化。有句俗话叫做:失去了才知道原来有多重要。但是一般人在自我心理舒适区,都不会考虑这些关系破裂的问题。
对于企业主和雇员来讲,当雇员拼命努力工作的过程中,雇主会习惯性的自我安慰,建立起强大的心理舒适区,往往认为雇员会很幸福的看待这段关系,而不会主动承担风险去寻找下家。
在经济学领域有个名词叫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人头,能够带来的业绩增量。往往人的心理会重视新的增加的未来的东西,而忽视身边的现有的事物。
当你花费大量时间去赢得或者从竞争对手手里抢到一个新的客户时候,哪怕是很小的客户,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往往远大于自有客户的有机增长。如果这些新的事物其他人从来没有做过,反而更能体现出价值。
实际上,维持业绩的高速增长,现有客户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空间和机会,为什么不被重视呢?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对这个客户的潜在容量有了心理铺垫,所以即便有较大的增长,也会因心理盲区的原因被忽视。
另外一个原因可以通过人际关系心理学解释,这种现象被耶稣总结为一句名言:先知在家乡从来不受欢迎。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这种现象也非常常见,如果一个人获得快速升迁或突出成绩,第一反应是当年那个毛头小伙怎么可能有这种本事?
从一个比较初级的员工成长成为资深和管理者的过程中,除非真的有远超预期的业绩和技能表现,一名老员工往往不会被另眼相看。反而空降的人员因为信息不对称,自带光环效应,再加上领导对增量的心理预期,所以备受呵护和重视也是常理。
所以看起来不合理的事物,本身就存在着其合理性。
当然人不是完全的经济理性动物,尤其是对于比较内敛的中国人,因为自我安慰能力强大,往往在了解到不公平的现实以后,也会习惯性的发挥阿Q精神,不会撕破脸皮去谈判,而是把自己拉回到心理舒适区,这样雇主也舒适,雇员也舒适,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天阳底下无新事,看一年,又是一年。